在中山各镇街的防疫阵地上,总有一些身影让我们倍感安心。他们坚守一线,是防疫的“守门人”;他们服务邻里,是群众的“贴心人”。这些平凡人的默默付出,汇聚成了中山最坚实的防护网。
东区街道
东区街道新鳌岭社区党委副书记胡银波冲锋在前,担任防控“总指挥官”。疫情来袭,她连夜制定“分片包保”方案,整合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志愿者等力量,实现排查、消杀、宣传无缝衔接。每日清晨部署任务、中午协调问题、深夜复盘优化,推动防控工作高效运转。她带头穿街走巷排查蚊虫孳生地,挨家挨户宣传防蚊知识,利用周末时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小鳌溪经联社社委林国威在“两热”防控中展现了一名基层干部的扎实作风。他坚持亲力亲为,带领工作人员逐街逐巷排查卫生死角,彻底清除积水垃圾等蚊虫孳生地。面对防控难点,他毫不退缩——为实现点蚊片百分百覆盖,他耐心走访每一户居民讲解防控知识;针对空置房易遗漏问题,他逐户上门放置点蚊片。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他确保了防控无死角、无遗漏,用基层干部的坚守为社区居民健康安全筑牢屏障。

新村经联社党支部书记杜金媚在“两热”防控中展现出卓越的执行力。她聚焦防控关键环节,针对重点区域果断出招,调派大型机械与专业喷雾机开展集中整治。通过“清理+消杀”闭环作业,高效处理卫生死角和积水区域,实现全域覆盖消杀。在她的统筹下,曾经蚊虫扎堆的重点区域迅速蜕变为干净整洁的公共空间,从源头切断疫病传播路径。这种硬核攻坚举措大幅提升防控效能,用实干担当赢得居民信赖。
西区街道
通过老、中、青三代居民齐上阵的模式,西苑社区有效凝聚了全民防控合力,降低了“两热”传播风险。
街道“六联系”工作组每日聚焦闲置地、楼顶等蚊虫易孳生区域,进行“地毯式”清理,志愿者还引入无人机作为“空中网格员”排查楼顶积水盲区,并通过网格专车形成“高空发现—地面响应—即时处置”的闭环机制,提升效率。

老党员和老年居民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穿梭楼栋进行耐心讲解和劝导,确保防控工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此外,青春力量也积极参与,许多青少年在家长带领下,利用节假日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和防控宣传,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更多家庭关注和参与防疫。
五桂山街道
五桂山社区以“保障居民健康安全”为核心,顶格推进防控工作,在一线涌现出一批“防疫先锋”“网格尖兵”“多面能手”,他们各司其职又协同发力,用行动织密社区“防蚊防疫网”。

李炜怡作为五桂山社区“两委”班子中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成员,防控工作启动后,第一时间梳理出社区防控工作清单,从职责分工到入户流程,每一项都标注得清晰明确;为让网格员掌握专业技能,她专门组织专题培训,拿着宣传册手把手教大家识别蚊虫孳生地、讲解“两热”症状与防护要点。
“张阿姨,您平时记得关好纱窗,别让蚊子进家!”清晨的社区里,五桂山街道机关单位负责人、兼任社区网格员的李侃,正背着宣传包逐户走访。兼顾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把更多时间扑在网格一线。
“老旧小区管道多、缝隙多,蚊虫容易钻进来,必须逐个堵!”面对所管小区基础设施薄弱、人手紧张的难题,翠山雅筑小区物业主管谭炎桃没有退缩。每天清晨,他背着几十斤重的喷雾器,对小区楼道、绿化带、垃圾桶周边进行全面消杀,消杀结束后,他又拿起工具当起“修理工”,逐个排查小区的墙洞、管道缝,用胶带、水泥等物料一一封堵。“谭主管不仅消杀认真,还经常跟我们讲防蚊知识。”居民李阿姨说,以前小区偶尔有蚊虫困扰,现在环境干净了,蚊子也少了。
阜沙镇
阜沙镇巾帼防蚊志愿小分队深知科学防蚊是关键,第一时间走进村(社区)、农贸市场、居民家中、榕树下等场所开展宣传科普:志愿者向居民派发防蚊手册,详细讲解蚊虫传播与“两热”疫情防控的关联,重点强调“清除积水=阻断蚊虫繁殖”的核心要点。
针对老年群体,她们用本土方言耐心解读,手把手示范如何检查家中积水隐患,通过趣味问答、发放防蚊物品,吸引居民主动参与,让科学防蚊理念渗透到每一户家庭。

“瓶罐、废旧轮胎、水生植物容器——这些都是蚊虫孳生的‘重灾区’,必须逐个清理!”巾帼志愿者带着工具穿梭在各村(社区)的街巷庭院,开启“地毯式”积水清理行动。志愿者小分队分工协作,有的清理巷子内、绿化带的垃圾与废弃杂物,有的配合环卫人员清运枯枝杂草,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孳生蚊虫的角落,用扎实行动从源头阻断蚊虫繁殖链,以细致入微的“她行动”,筑牢“两热”疫情防控防线。
在中山,还有更多党员、志愿者、居民主动加入防控队伍,有的参与宣传,有的帮忙清理积水,形成了“人人参与、群防群控”的浓厚氛围,大家团结一心,坚决打赢这场“防蚊防疫战”,守护好居民共同的家园。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