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中山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推进会召开。会上公布了中山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具体内容,分别为:中山市村庄清洁行动、中山市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中山市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中山市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中山市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同时,各大行动牵头单位分别汇报了牵头行动相关工作部署推进情况。
推进中山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是中山扎实推进省委“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市委强镇兴村“1388”行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弘扬文化赋能乡村治理传统、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将推动中山答好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协同发展时代之卷。
12月25日,中山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推进会召开。刘万杰 摄
清洁美化村庄
“干净整洁”迈向“美丽宜居”
和美乡村,基础在于“面子”美。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全域部署、全面推进、全员发动,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美丽田园专项提升行动、“三清三拆三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农村“四小园”建设、农村微改造等专项工作,推动我市乡村逐渐实现由“干净整洁”迈向“美丽宜居”;通过常态化推进整治工作、引导居民开展“六自”家园管理机制以及推进“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活动等方式,引导全市各镇街建立了“村庄清洁日”。目前全市超95%以上的涉农村居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通过建立“红黑榜”制度、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强化宣传发动等举措,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度和认可度,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村庄清洁行动10584场次,参与人数约25.6万人次,清理积存垃圾、乱堆乱放等农村环境“黑点”24.8万多处,清理河湖淤泥、漂浮物等7.8万多处,清理垃圾累计4万多吨。清拆整治村内违章建筑、危旧房等1984处,面积约6.7万平方米。清拆农村涉河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等1062处,面积约2.6万平方米。清拆整治沿街破旧、违规附属设施1285处,面积约7800平方米。清拆或改造田间窝棚等2162处,整治农村户外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12.2万处,完成“三线”整治共5.3万多处。
农房风貌提升
村居换上“新衣”更提乡村颜值
农房风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制定了《中山市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和农房建设试点行动方案》《中山市开展农村“赤膊房”美化行动工作方案》,为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提供了指南,并分类推进农房风貌塑造,同时把好新建农房风貌管控导向、美化原有的“赤膊房”。截至目前,全市“赤膊房”已美化965间,美化率73%。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通过开展农房建设试点打造、推进既有农房安全整治、提高农房设计和施工水平、加强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式方法,多途径推进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目前,我市已完成农房微改造超7000户,累计推进绿色农房建设553户,打造出三乡雍陌上街、桥头村等若干个生态旅游网红打卡点。
三乡镇桥头村。缪晓剑 摄
与此同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建了12支涵盖各专业的市级知名设计师专家团队,分片覆盖各镇街开展技术帮扶,为“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及乡村风貌提升等提供技术咨询、政策研究、项目策划等服务工作。该局还引导市建筑业企业通过资金帮扶、技术帮扶等形式为镇街“百千万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支持。目前,市已与4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各镇街共与91家建筑业企业建立结对帮扶关系,57个重点村(社区)已与建筑业企业结对;全市谋划结对帮扶项目117项,其中49项已完工。
丰富文化空间
持续加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推进农村现代化,村(社区)居民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
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均等化,不断加强规划布局、整合各类资源、动员各方力量,着力营造有特色、有品位的乡村文化空间,稳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群众高品质、多样化文化需求。
目前,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镇街、(村)社区全覆盖,文明实践15分钟生活圈基本建成。建成261家各类型公共文化新空间,其中香山书房106家。目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终端已深入村(社区)各种生活场景,构建起15分钟文化圈的均衡服务格局。与此同时,我市推动镇街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向镇村覆盖延伸,实现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各镇街全覆盖;全年补助180余个文物日常保养维护项目,完成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空间信息化编制。
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缪晓剑 摄
在丰富乡村文化空间内涵方面,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深入开展“金色大地”音乐会、“你点我送 文化下乡”“文化三进”等乡村文化惠民活动,加强“粤剧文化周”品牌建设,开展“香山之夜”粤剧文化集市和下乡活动,举办南国书香节第十四届中山书展。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1.8 万余场次,累计受惠群众910余万人次。
在提升乡村文化空间效能方面,全市联合社会力量共建公共文化新空间122个,推出中山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智游中山”,让全市文旅资源掌上可“一网打尽”。全市年均开展线上公共文化活动超3000场,公共文化场馆年均线上服务超1072万人次,数字阅读资源年均线上服务2000万人次。
文旅深度融合
振兴乡村有“乐子”也有“路子”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是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
今年以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积极发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优势,统筹市镇两级力量推进文旅村镇建设,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建设高品质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答卷上,中山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目前,全市已培育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5个、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8个、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中国休闲美丽乡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7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9个、广东省乡村旅游优质项目1个、省级农业公园3家、市级农业公园9家、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1家、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5家、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条、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条。
一批精品文化活动深受市民游客喜爱。今年以来,中山共举办“金色大地”音乐会42场,期间配套开展农耕体验、美食体验、乡村集市等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吸引超660万人次观看和参与;推进“乡村+节庆”“乡村+非遗”“乡村+演艺”“乡村+赛事”融合发展,并联合镇街深入挖掘非遗民俗和特色产业节会等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举办了各类传统民俗和特色节庆活动,推出了一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文旅活动。
乡村文旅服务好,才能留住“回头客”。因此,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全市旅游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先后建成旅游集散中心5个,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16个、文旅驿站9个,开通旅游公交线路和文旅公交专线3条,400多座旅游厕所并全部上线百度地图,优化升级“智游中山”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全市利用镇街特色农林渔业资源已签约动工农文旅项目16个,总投资额13.43亿元,其中5个项目已建成并对外开放。
文明乡风劲吹
走出桂山岐水大地乡村善治新路
乡风文明是村(社区)居民的精神底气,乡村发展的源泉动力。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在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和村级自治机制、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与丧事简办、优化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积极推进民政领域志愿服务力量等多方面下深功夫,做足有用功,推动我市村(社区)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目前,我市288个村(社区)100%建成村(居)民议事厅,组织开展协商活动超2.5万次,累计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超3000个。与此同时,通过在9个婚姻登记机关设置的婚姻家庭辅导室,今年以来为8771人次开展咨询服务,开展婚前辅导256例,开设婚姻辅导公益课和普法宣传活动31场,还为148例进行离婚调解,有效调解率超过91.27%;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开展树葬、海葬活动14场,873具先人骨灰回归自然,参加群众约1200人次,发放节地生态安葬补贴17.42万元;推动全市288个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引领群众婚事新办、文明治丧。
我市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得以不断优化提升。今年全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累计提供免费康复3165场次、上门服务62091人次、老年人能力评估1998人次;开展智慧助老、“一老一小”读书等活动超1万场次,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累计服务超24万人次,参与为老服务志愿者超1.8万人次。目前,全市老年助餐服务场所超过300个,实现全市村(社区)全覆盖,2023年累计就餐量超90万人次。
11月16日,东区街道竹苑社区“香山长者饭堂”开门迎客。易承乐 摄
市民政局大力推动“社工+志愿者+慈善”联动服务模式,在全市建设社区志愿服务站点295个,开展中山市“博爱100”公益创投,提供种子资金280万元,撬动部门配套和社会捐助资金222万元;推动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困难特殊群体公益项目,构建市镇村三级慈善资源网络。今年,社工累计发动志愿者12480人次,服务群众98180人次,链接社会资源折合人民币33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