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部署要求,6月以来,中山市扎实开展大中专学生暑期文明实践活动,累计推动430余支市内外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与镇村实践中心、厂企工业园等单位结对,共组织文明实践活动1639场,11606万人次参与,贡献志愿服务时数22309小时,引领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注入青春力量。
将lP形象与非遗棍法相结合,用镜头捕捉龙舟的“速度与激情”,在田间地头把耙齿萝卜产业“做大做强”……一起看看,多所高校学生志愿者走进中山各地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古棍新韵,创意飞扬 用设计赋彩非遗重生
为促进青年大学生深度参与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以设计赋能非遗文化传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队启动了“‘郑家棍’非遗文创产品开发设计”项目。
该志愿服务队依据市场需求,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开展了一系列创新设计工作。他们将可爱的lP形象与各种棍法相结合,设计出了统一的形象和标识。有利于其后期的品牌形象推广也更利于在少年儿童中推广、传播。
截至目前,该志愿服务队已成功开发出了“郑家棍二十四式”画册(14折页)、宣传册、文化衫、太阳帽、胸章、扇子、红包、手提袋、笔记本、鼠标垫、钥匙扣等15套近百件文创产品。
龙舟继起,非遗新承 捕捉龙舟“速度与激情”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的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队两年来利用暑期时间进村调研员峰村史、龙舟传承与发展现状,深度挖掘员峰龙舟队的独特魅力,撰写调研报告。他们还参与龙舟训练,亲身体验龙舟比赛中的团结、合作、竞争和拼搏的精神;又走进龙舟修缮工坊,感受传承百年的龙舟工艺。
该志愿服务队用镜头捕捉龙舟的“速度与激情”,并通过拍摄短视频、撰写文章等方式,将龙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通过新媒体的宣传方式,龙舟文化得以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
石岐街道“绿美中山”行动
为响应生态文明建设号召,来自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的“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队与石岐街道南部片区党群服务中心携手,启动“绿美中山”实践活动。针对石岐街道绿化不足问题,志愿服务队通过巡河护河、墙绘美化及街道清洁等志愿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绿化。
“河小青”巡河护河系列行动美化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同时强化居民环保意识。
直播赋能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青创绿岭“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队与现代化农业企业华农水培农业基地进行深入结对,通过直播助农、视频宣传等方式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直播镜头热情地向网友讲解农产品的历史文化、品种和特点,积极开展互动,吸引众多网友“零距离”了解特色农产品。三小时的讲解吸引2000+人次观看,共计销售金额上千元。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青创绿岭”志愿服务队不仅以青春之名,为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升级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乡村振兴的使命与担当。
将耙齿萝卜产业“做大做强”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萝卜先锋”智慧农业志愿服务队深入南区街道龙环村实践地,在与南区街道团工委负责人及村民深入交流后得知,龙环村的黑沙土不仅孕育了珍贵的古树,还孕育出了村中最大的特色作物——耙齿萝卜。
在面对传统农业生产框架的紧迫挑战时,来自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精准施肥探秘之旅志愿服务队将目光聚焦于精准施肥技术的探索与应用上。作为一支志愿服务队,他们不仅沉浸在实验室进行前沿的科学研究,而且将科研的成果真真切切地转化为田野间的实践与应用。
经过这个暑假的探索与实践,志愿服务队队员们意识到,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绿色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更能为地球带来长远的生态效益。
探寻文化密码,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暑期,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探寻文化密码 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以村居治理、文化保护与传承、群众体育(村 BA)为切入点于龙瑞村、龙山村、象角村进行实地调研,助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
三个村落对于体育文化的重视让成员们意识到,群众体育的发展逐渐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个充满活力的缩影,更展现了体育与地方发展融合的无限可能。
“送课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广州中医药大学“梦在不息”志愿服务队围绕团队专业特长和大涌当地特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暑期,16名志愿服务队成员来到大涌镇,以青春热情和实际行动为“百千万工程”增添亮丽的青春色彩。
送课下乡,助学筑梦
志愿服务队携手大涌镇青岗社区,在青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为期一周的“雏鹰归巢·快乐暑假”公益夏令营活动,开设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课程。
认识红木,聚焦康养
来到大涌红博城,志愿服务队成员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探索之旅,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中,他们不仅领略了红木家具的精湛工艺与独特韵味,更尝试结合中医药学专业知识探寻红木与健康养生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