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正文
毫无疑问,公款接待是一个巨大的黑洞。这个黑洞到底有多深,可能没有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能够探到底。
发布时间:2006-12-12
[align=center][URL=../photo/showcontent.asp?id=145694][IMG]../data/photo/Others/tn_2006121215422589039.jpg[/IMG][/URL][/align] [B]对“公款接待公示”应抱多大希望?[/B] 武汉市从2005年11月就开始进行了规范公款接待的试点改革,在今年10月12日,又在全市统一推行公款接待公示制度,成为规范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的先行者。印有六条禁令的塑料“黄牌”,市纪检部门一共印制了1.5万张,下发给每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并要求这些干部随身携带。(12月11日《新京报》) 毫无疑问,公款接待是一个巨大的黑洞。这个黑洞到底有多深,可能没有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能够探到底。 在这个黑洞中,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钱财,滋生了大量的腐败,而且,许多本应公平的政策、公正的决策、公开的原则,也在公款接待的碰杯声中,变得无公平可言、无公正可讲、无原则可循了。 武汉市推行公款接待公示的办法,这无疑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值得肯定。事实也证明,通过公款接待公示,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2006年1月到5月,武汉市各区及市直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用餐费用,与去年同比下降38.27%。但是,这种做法,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我们到底对此应该抱多大的希望呢?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影响这项措施实施的外在因素很多。譬如,上级来人接待是否能够公示,是否敢于公示?如何区分正常接待与非正常接待的关系?这样做后会不会影响到地方与上面的关系,影响到上面对地方的“关照”?如果把一些正常的接待也予以公示,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消除?等等。 更重要的,在对公款接待公示以后,会不会出现一些权力部门的工作人员把吃喝玩乐摊派到企业中去,让企业买单,增加企业的负担呢?并出现投之以李,报之以桃的现象呢?因为,盛行吃喝玩乐风的,主要还在于一些权力部门、执法部门。他们所在的单位经济实力都较强,开支的余地较大,而且他们对企业的约束力、支配权也很大。在公款接待不行的情况下,他们完全有权力让企业成为“买单”主体,把腐败转嫁,而他们则利用权力做交易。一些地方实行公车改革的实际过程中,就出现过类似问题。机关公车是改革了,补贴也发到位了,但是,企业的车子利用率却“提高”了,一些机关工作人员竟把企业的车当作了他们的“公车”,当作他们的代步工具,而他们则在行使行政权力时给企业给予照顾,乱开政策口子,不讲原则。 武汉市的这一做法,对公款吃喝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机关之间的相互吃请起到较大的限制作用。但是,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配套措施,没有有效的监督,其作用到底有多大,这就很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