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13日 星期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正文
收废品“叮当”声声穿墙剌耳引起市民非议
发布时间:2007-08-03

流动人员到住宅区收购废品引起市民非议

“叮当”声声穿墙剌耳

新闻提示

  “仅白水井附近一片,就有上百个回收废品的人,整个市区那就更多了,1000个都不止……”一位在街头流动回收废品的人员如是说。这并非假话,记者有时一个镜头就能拍到三五位他们的同行同时在街头出现的情形。
      不知什么时候起,中山城区的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听见废品回收人员敲响的“叮当”声,俨然已经演变为一支“废品回收”变奏曲,从早到晚,不绝于耳。这些人的年龄层次和社会角色也比较复杂,从年轻的到年老的,从带着孩子的母亲到“夫妻配”,什么样的都有。
       据一位自称来自河南省的废品回收人员介绍,这些人大多来自外省,他的老乡就不在少数。相对于城市里每天忙忙碌碌的上班族,他们更像是城市边缘人。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除了打破市民宁静的生活,更引起了一些市民对社会治安的忧心,城管执法人员也对这类人群进行管制。

特殊群体

回收废品  赚取差价

据一位自称来自河南的废品回收人员介绍:他们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回收,但废纸、塑料瓶等利润非常低。比如,一公斤废纸的回收价一般是0.8元,转到下一家手里是0.9元;而像废旧空调、彩电等一些物件,则单件可以赚到70~80元左右。由于从事废品回收的人太多,“生意”已经越做越难,有时候一天赚不了10元钱,运气好的时候可以赚个30元~40元钱。凭着这些微薄的收入,他们艰难度日。
    回收的东西流向哪里?在对这些人进行跟踪时,记者发现,有些时候他们对回收物品各取所需,当街进行货品互易。据他们透露,在港口有专门的回收站点,除了极少数好用的东西自己留着用,收了东西多数转手倒卖给别人,从中赚取微薄的差价。
      记者根据这一线索来到港口河附近,那里果然有许多垃圾回收点。在这里,经营者们不再提供回收到的东西的去向问题,但可以看到许多废品在翻新后被转手卖掉。比如铁门、铁窗或者防盗网之类的东西。据了解,一个1.5m×1m的铁窗,流动废品回收人员赚到的差价是15~20元,这对于流动回收人员已经算是不小的收入了,但在这里简单加工卖出后,差价可以达到100元左右。

市民反映

噪声不绝  忧心被盗

    废品回收人员的增多,让一些市民开始反感,因为这些人不间歇地轮流出现,不止带来噪声,打破了原本安静的生活,有些市民更担心带来社会治安问题,比如偷盗。
      据白水井、山际尾和民族东的一些居民称,这一带几乎从早到晚都会有收废品的进进出出。他们每个人的车头上都挂着一块铁盘子或者锄头一样的铁制品,一边走一边敲,而且声音越敲越大,一轮盖过一轮。一天到晚地听,觉得非常烦。有时候,中午的休息时间也会有人跑进来,一敲盘子,居民就别想午休了。一些上了年纪的居民反应更是强烈一些,因为老人们待在家里的时间相对长些。
      对于多数居民而言,不能让收废品的人员进屋或者进入楼里的,因为这些人总是“不安分”。比如喜欢自己伸手去拿一些东西,拿完了才问卖不卖,居民们难免担心一些有用的东西被顺手牵羊。
      在山际尾和民族东的一些街巷里,记者见到有的墙壁上写着“收废品不准进入”等类似字样,这是一些居民尝试阻止这些废品回收人员的行为。但居民们同时称,这并不能有效地阻止回收人员进入住宅区。而记者在东区的一些封闭式小区看到,一些回收废品人员居然进入到了一些中高档的住宅小区内,据说是因为收废品的跟保安认识或者老乡,所以保安“网开一面”。记者在东区永怡花园采访时,一位业主称,虽然他们不像在小区外一样,随意敲出“叮叮当当”的声响,但还会担心他们会对小区内的一些东西顺手牵羊。

城管部门

严格管制 教育为主

    在洪家基大街,记者看到城管部门悬挂的一幅标语:严禁无照流动收购废品,违者一律依法没收其物品、工具、设备。循着标语,记者找到市城管执法局信访科。
      信访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民反映的情况的确存在,而城管也在加大对这部分人的监管力度,定期地对这种现象进行查处。对于废旧物品回收的管理,中府[2005]32号文件《中山市废旧物资回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回收经营场所的,将由工商、城管、环保等部门依法处理。
      对于街上的流动回收废品人员,也进行区分对待。因为流动人员中,有些属于批准成立的回收站点的工作人员,其他的纯粹是无照的流动人员。对于无证照的流动人员,发现后将依照我国《无照经营取缔办法》和《广东省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条例》的相关条款进行处理;对于有照但却影响市民正常生活的行为,比如利用下午(12~14时)或晚上(22时~次日6时)休息时间从事经营活动,且敲击叮当收购废品及使用喇叭、吆喝收购影响市民休息的行为,将依照《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相关条款进行惩处,比如暂扣物品、工具和设备直至没收。另外,对于一些影响城市市容的行为将依照《广东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城管工作人员同时声称,就目前为止,街上流动的回收废品的人员绝大多数属于无牌照的。下一步开始,城管将会对人数进行限制,给允许上街流动回收废品的车子订小牌号,以方便管理。但鉴于这些人多是外来人口,加上收入水平以及自身素质都较低等实际情况,城管对其处理将会酌情考虑以教育的方式为主。首先是通过发放宣传单等材料,对其行为进行规范要求;其次是对违反规定行为的进行书面警告,登记身份证,拍照;如果再次发现违反规定行为的,再行处罚。
      对于市民反映的收废品影响社会治安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石岐公安分局。该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一些回收废品的流动人员确实存在偷盗行为,就分局和派出所接到的报案和调查了解的情况而言,主要集中在偷盗社区内的沙井盖、底层用户的电线或者小区邮政信箱等行为上,由于案件本身涉及金额较小,一般对其进行罚款或者治安拘留。目前,公安部门也在加强巡逻,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专家观点

多些宽容 少些干预

    从流动人员那里,记者看到更多的是,他们已经把回收废品当成一种求生手段。但在市民看来,这种求生的手段已经影响了别人的生活。那么,这之间的平衡点该怎样把握呢?记者为此请教了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的胡波教授。
      胡波教授认为,对于这些流动人员而言,回收废品即是他们的出路,而从社会需求来看,这也是对社会分工的弥补,因此市民应该首先对这部分人的存在表示理解和宽容。至于怎样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胡波认为,城管不应该依靠一些强制手段,而是注重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把握市民和流动人员之间的平衡点。
      对于流动人员队伍庞大的问题,胡波认为,城管没必要采取强制手段进行干预,而是应该容许这个行业进行自身的内部调整,市场经济的规律是优胜劣汰,如果确实人数过多,一些人无法靠此生存,自然会改行,政府部门的强制干预行为没有现实意义。

■相关新闻

午间叫卖何时休?

 “回收旧电视、冰箱、洗衣机!” “收长头发!”。昨日,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住宅区内经常出现高声叫卖声,直接影响到他人正常生活和休息。
      据一些市民反映,这些做生意的小贩最喜欢选择清晨和中午时间在住宅区内叫卖,因为这时主人多半在家,正是做生意的最佳时机,但这个时间也正是居民休息的时间。 “修电器的、收废品的、卖水果的,几乎每天耳朵里都充斥着小商贩的叫卖声,他们轮番在居民区内叫卖,可把我们吵苦了。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午休时商贩的叫卖声更让人无法入睡!”家住华佗新村的李大妈烦恼地抱怨着。
      令人气愤的是,一些商贩居然肆无忌惮地将叫卖声录音后用小喇叭播放,有的商贩甚至跑到楼道里叫卖,吵得人不得安宁,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叫卖声中,出现了一些另类有悖道德甚至违法的叫喊,如算命打卦、看风水测字等等。
“清晨还没醒就会被这喇叭声吵醒,等到午睡时,又被小贩的吆喝惊醒。我曾制止过几次,但根本无济于事,小区里的叫卖声仍然不绝于耳。”市民李先生表示,这样售卖商品影响到市民正常生活和休息,希望有关部门加以管理。

实习记者 王建邦 通讯员 孙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