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12点45分,我们准时在学校北门集中。先听老师们讲这次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接着就兵分两路,分别向三角镇、民众镇出发了。一路飞驰,很快就来到三角镇。我们把车停在村口,跟着带队老师向第一个困难家庭走去。这里住着一位老奶奶,她的身体有病,几乎每天都要吃药。但她非常地坚强,我们陪她聊了聊家常,她的心情好了许多。
在三角的慰问活动中,让我们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老爷爷家和一对母女家。先说说老爷爷,这位老爷爷生活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他因为眼睛失明,行动非常不方便,自己照顾不了自己。同学们和他聊天时了解到他已经失明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里他从没有下床走过路,一直待在这间小房子里。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如果是自己20多年不能下床走路,一定会非常痛苦。
在一座小平房里住着一对母女,我们走进屋里第一眼看见的是一位姐姐坐在桌前一丝不苟地写作业的画面。正因为这位姐姐学习非常认真,鲜红的奖状贴满了整个墙面。让我们震惊的是姐姐身患一种名叫“结肠息肉”的病,要不断的治疗。而她的母亲也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父亲在她4岁时因病去世了。她生活在这么大的压力下,还能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感到非常敬佩,应该向她好好学习,她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
如果说三角的慰问让我们学会了面对困难要坚强的话,那么民众孤寡老人的贫穷与孤独就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到达民众镇以后,我们首先探望的是一位大约七十多岁的老人。他住的屋子非常简陋,大约只有十几平方米,里面仅有数得出来的几样陈旧的家具:一张小木床、一顶旧蚊帐、一张小方桌、一只电饭煲和一个衣柜。所谓的衣柜,只有几条铁丝,上面挂着几件旧衣服。房子四壁是裸露的砖石,屋顶上是布做的,如果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就会有风雨进来“做客”。我们为老爷爷送上了米、油、糖果、饼干和洗衣粉等日用品,亲切地询问了他的健康情况,还为老爷爷合唱了《学习雷锋》等歌曲。我们的到来,不仅为小屋增添了几多生机,老爷爷瘦瘦的脸庞露出了几多笑容。他伸出那骨瘦如柴的手,连连招手,以表达感动和谢意。在临别时,我们还与老爷爷合照了一张相片,留作纪念。接着,我们又去了第二、三、四家,他们的生活条件都差不多,有的更艰苦,还身患重病,都下不了床……
通过这次慰问活动,我们的心灵被深深的触动了。虽然我们都生活在中山,可是生活环境的差距却是如此之大!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努力使自己不成为别人的负担。如果有能力的情况下,也要多多帮助别人,因为施比授更有福。
撰稿人:徐睿、唐锦尧 指导老师:于柳
审稿:王文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