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炊,是许多大人小时候都喜爱的活动。岁月如梭,当儿时玩伴、少年同学再聚首,大家还对当年的野炊津津乐道。可见,野炊在我们的成长心路上留下了快乐的足迹!怀揣着童年时的美好回忆,中山市实验小学三(6)班的家委会在商量亲子活动的内容时一拍即合——“野炊”!天公不作美,连场大雨,野炊只好改期。2012年6月2日是个好天气,野炊活动如期进行。
到了五桂山的南台果场,过百人的“煮饭仔”就开始了。大人、小孩纷纷从车上搬东西:饭桌、椅子、锅碗瓢盆、瓜果肉蔬、可乐饮料……应有尽有,天呀!从草地停车场到荔枝树下的“灶台”,一串串人群,肩挑手提,头顶背扛,忙而不乱,远远望去,犹如一大群集体出动觅食且找到美味佳肴的蚂蚁。仔细一看,在四面环山,果树成林的野外,现代人带着现代的餐具和用品来到了自然界:电饭锅、酒精炉、ipad……自然与现代的冲击,人将两者交融。太有意思了!
两棵大荔枝树下,用红砖临时砌好的十个灶台环绕排开。时间不早了,赶紧生火。刚摆放好用具、食材的家长们顾不上歇歇,马上“指挥”小孩又忙起来。分工合作,有人刷锅洗碗,有人淘米切瓜,也有人调料……这些“工夫”还好,跟在家“耍”的差不多,妈妈们较为拿手。当然,条件有限,主妇们都只好将就些,大家明白,在野外没办法太讲究了。最难的是生火,做男人的当仁不让,非你莫属。虽有干柴,但不好引燃,尝试用报纸、枯叶、干草。个别心急的爸爸还用上“人工呼吸”——鼓着腮帮子吹气,尽管被烟熏得泪流,但见火苗蹿起,值!不过有些灶台还是不给“面子”,燃而复熄。一位同学的爷爷主动上前亲手调整灶台的高度、炉口的位置、柴火的顺序,一会儿炉火就旺起来了。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不得不服。
开煮了,大人、小孩齐齐上阵,小的动手干,大的动口教,但始终忍不住要亲自动手。西红柿炒鸡蛋,是很多组都准备的一道家常菜。看似平常,但各个家庭口味不一,做法有异,同组的几个大人斯斯文文地围锅论“道”,一边炒菜,一边交流、探讨,意见不统一,最后女的说了算,好不好吃另一回事!显然,各队人马都有备而来,大家热火朝天,都希望自己组的菜式又快又好,能在评比中胜出。炒锅声、洗刷声、叫喊声、欢笑声,混成一团,骄阳下野炊营地的气氛更“火”了。最先上桌的有陈欣童组的“秘制鸡翅”,接着有“果丁火腿”、“豉汁蒸排骨”……眼看着一道道亲手烹饪的菜出炉,大人小孩都颇有成就感,有的还忍不住先尝一口。香气四溢,马上把没有耐性已经跑到小溪玩耍的男孩吸引回来。女孩子都帮着爸爸妈妈上菜,确实是好帮手。
开饭啦!“一起来尝尝!大家来分享!”自信的妈妈们向邻组推荐着自己完成的菜肴。“好味道!”赞誉声不绝。不论最后得奖与否,大家都开心,因为自己与孩子付出了劳动。希望孩子们在野炊中能够体验劳动的艰苦与快乐,体会父母天天做饭的辛劳,懂得与他人分享。
在清新的郊外,吃着可口的饭菜,愉快的谈笑着。第一次总是难忘的,若干年之后这些小孩长大了,也许会回忆起这次野炊的乐趣。
撰稿:刘博洋爸爸
审稿:王文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