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年初,温总理呼吁增加道德血液,鼓励国民把道德作为人生的第一课。但接连不断发生的事件中我们看到,道德已经沦落。老人跌倒了没人去抚,任由其生命的消逝;开车撞到人后怕被纠缠,就捅了被害人八刀;仅仅因为失恋,就残忍的杀害恋人一家;因为母亲不肯给零花钱,在机场就对母亲下毒手。这一系列的事件爆发后,国家呼唤的道德血液被这个国家的国民残酷的踩了下去。为什么国民会这么趋利避事?我们的善良还能有底线?
国际先驱报曾发表一文《寻找底线》,当道德、规则甚至法律通通被无限地破坏和践踏,中国社会已经迎来了深刻反思的“底线时分”。但在这个底线失守的年代,谁能保证你是一个例外?在你追求金钱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在你玩弄权术风生水起的时候,在你凌驾法律后窃喜的时候,在你用无良的体制约束国民的时候,究竟是该谴责国民的良知还是应该拷问现行的体制。体制造成了众人思想的固化,体制也让更多的人学会了漠视。而精英们更是抱着已经溃烂的体制,批判社会上的道德,但他们的言论却是在为体制说话。
道德的形成不是用呼唤才开始,而是需要社会群体的指向。当规则被视为儿戏,潜规则畅行;当价值观的体现就是金钱的多寡;当法律无法缉拿凶犯,而是为罪恶铺路;权势者的暴行成为弱者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