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佛山的被碾女童小悦悦的相关报道,联想到前段时间的老伯跌倒没人敢扶最后死于路上,还有救了人被人讹上等等,把所有的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有这样的感想,社会发展到这样,有些东西我们忽略了,在追求物质高度发展的同时,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传统的助人为乐、人命关天等都被淡化了。
一个两岁的小孩,被两辆车碾过、18个路人经过无人理,他们的心态是怎么想的,谁也捕捉不准,但可以肯定的是肇事者想逃之夭夭,或存在碾死好过碾伤;路人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前者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后者是道德丧失的行为。造成这样的局面,是人们从一些社会现象得出的一些结论。事不关己避之。
如果这样的事情社会不给与正确的导向,这个社会是很糟糕的,难道你自己家里没有老人、孩子吗?谁能保证自己就会没有意外呢?
在遇到上述的情境,我们应给行动,最起码的可以打电话援救。从众多的路人无动于衷,只有捡破烂的阿婆把这个女孩送到医院,这个阿婆的意识是最本真的,她没有想到其他人想的那么多,出自本能的救起女孩。我们现在社会的人,见得多了识广了却显得冷漠了。
当下的社会,应当引导人们向善,中山提出的全民修身很有必要。通过修身行动,提高人的道德觉悟,从而提高人的道德行为。要少一些这样的悲剧,当然小孩的父母有责任,但我们的社会要建立相应的救济机制,要宣传正面的东西,要对围观不动者谴责。单从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社会的教化更为重要。
人之初,性本善。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的目标只有同一时只能维持人的善。社会的价值取向只有更多的关注基层、关注小的善行、普罗大众的基本需求,减少些功利的东西,人在平凡中少些浮躁,才容易归于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