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一天不脱贫 我心里一天都不安乐
----西区“老扶贫人”张世克的朴素初心
连续7年坚持奋战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在扶贫期间错过了见因病过世老母亲的最后一面,不惧危险撑着竹排下乡······
从2013年起,西区老党员、扶贫干部张世克,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不辞劳苦、尽心尽力为扶贫事业做好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成绩突出,2014年至2018年期间,连续5年被中山市扶贫领导小组评为“先进"等级。
当记者问及长期坚守扶贫一线初心时,张世克很实在地说:“扶贫工作是有点辛苦,但是看到当地群众在我们的帮扶下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就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二度受命担纲扶贫主力
1964年出生的张世克是广西天等县人,1983年参加工作,现在是西区卫生计生局工作人员。2013年起选派到怀集县中洲镇怀城镇“精准扶贫”工作队,开始了他长达七年的扶贫工作。
刚到怀集,虽然有心理准备,张世克还是被当地的贫困面貌吓呆了。不少贫困户住在四处漏风的破屋子,家里除了一张床和爱心人士捐助的物资外,一无所有。
“有些残疾人贫困户,真的很可怜,家里没有劳动力,一年的收入为零。”看到这种情况,张世克被深深地刺激到了,从那一天起,他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全力帮助贫困户,让他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在中洲镇龙潭村扶贫工作期间,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接到弟弟从广西老家打来的电话,说老母亲病得快不行,赶快回去见最后一面。
张世克听完电话后,赶紧连夜乘车回广西,当他辗转10多个小时回到广西老家时,老母亲已经过世了,没能在老母亲临终前见上一面,这件事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办完老母亲的后事,他强忍悲痛,又继续前往中洲镇,重新开始他的扶贫工作。
3年后,在张世克及扶贫工作组的努力下,中洲镇龙潭村扶贫工作圆满结束。2014年,西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口扶贫工作,这次的扶贫单位是怀城镇富扬村,组织上考虑到他工作踏实,又有扶贫经验,准备再次选派他当扶贫干部。
当组织征求张世克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又一次开始他长达4年的扶贫之旅。“
“老婆支持我,小孩子又长大了,老父亲也住在妹妹那里,家里没有负担。”对于再次去扶贫,张世克说,当地群众把扶贫干部当亲人,所以有责任帮他们脱贫致富。“群众一天不脱贫,我心里一天都不安乐。”
撑着竹排下乡走访贫困户
怀城镇富扬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当地农民靠种植为生,收入微薄,是个深度贫困村,有4000多人,有贫困户90户。
刚到富扬村,扶贫工作组开始了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张世克拿着镇里提供的资料,在当地村干部的陪同下,一家一户地走访,在识别贫困户的同时,熟识村里地理环境等各种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订脱贫对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富扬村的村民住得分散,有些自然村之间相隔有10公里,有的村道路难行,在山下路过的时候甚至有塌方的危险。加上村里的青年人都外出打工,家里只有老人,给入户走访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为了做好调研走访工作,每天早上8点半,张世克就开始下乡,一直工作到傍晚,晚上吃过饭后,等群众回来后再去走访,经常要工作到晚上9点才收工。
富扬村位于山上,一天的气温多变,时冷时热,很容易让人感冒。有一次,张世克由于没有适应当地的气候,在下乡的途中感冒了,他也没有休息,只是到镇里打一针,又拖着病体继续下乡。“我心里着急呀,很多扶贫工作不能拖,贫困户等不起呀。”
还有一次,他要去祝屋自然村走访,途中要经过一条大河,当时下着大雨,河水很急,河上没有桥。张世克和村干部只好一连3天,撑着竹排过河。“风大水急,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翻排,听说河里还淹死过人。“张世克说,他会游泳,虽然有点害怕,但是他也顾了那么多了。
经过3个多月的下乡走访,张世克已对富扬村贫困户的情况熟烂于心,甚至贫困户家里有多少人,种了多少田,养了几只鸡,一家人的去向,都了然于胸。
张世克也在走访过程中和当地的群众成了好朋友,很多人见了都跟他打招呼,还亲切地叫他“中山佬”。
扶贫扶志让贫困户重燃生活希望
在富扬村,有一个叫邓剑强的贫困户,原来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夫妻二人养鱼、养鸡,还种上几十亩的果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不幸的是,2年前,他的女儿在路过石灰池的时候,不小心掉了下去,下半身深度烧伤,花去了近30万元的医疗费,一下子让这个不幸的家庭陷入困境。
邓剑强自女儿出事后,一蹶不振,整天借酒销愁,没有资金也无心继续养殖了。
张世克了解情况后,经常去他家,跟他聊天,劝他振作起来,说如果他再这样继续消沉下去,这个家就再没有希望了。
同时,张世克和扶贫工作组的工作人员,根据相关政策,把他家列入因病致贫范畴,先给予1.5万元的补助,解决他家的燃眉之急。并筹集资金帮助他养了100只鸡、50只鸭,出栏后收入近2万元。
同时,还向当地的政府申请了大病求助资金3万元,用于女儿治病。今年,他的女儿经过治疗,已恢复了健康,重新上学了。
自从家庭生活重新走向正轨之后,邓剑强逢人就说:“幸亏遇上好心的中山佬,让我们日子又好起来。”
为了建立扶贫长效机制,让村民在扶贫工作撤走后,还能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张世克和扶贫工作组还通过资产扶贫、产业扶贫的形式,在当地建立了光伏发电项目和百香果基地,让村民以项目分红的形式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