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页 | 活动动态 | 全国动态 | 最新推荐 | 好人榜 | 我要投票 | 我要推荐
 

【孝老爱亲】梁潜光:资深“暖男” 身兼四职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照顾病妻

【孝老爱亲】梁潜光:资深“暖男” 身兼四职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照顾病妻


5梁潜光证件照.jpg





■好人档案 

    好人姓名:梁潜光

    好人身份:黄圃镇团范村23队退休人员

    好人类别:孝老爱亲


    梁潜光,男,1950年7月生,黄圃镇团范村23队退休人员。10年前,梁潜光的妻子失足踩空导致下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不能正常控制双手。面对家庭的变故,他强忍悲痛,毅然扛起照顾妻子的重担,每天为妻子按摩手脚,帮她做关节运动,为妻子与母亲买菜做饭,等到晨昏时分就用轮椅推着妻子到团范村大良基围堤上散步、晒太阳、聊天。在梁潜光的悉心照料下,其妻子干净整洁,乐观开朗,梁潜光夫妇更是成为当地孝老爱亲的典范。荣获黄圃镇最美家庭等荣誉。




梁潜光,男,69岁,原黄圃镇团范村23生产队队长。10年前的一个下午,梁妻不幸摔至重伤导致下半身瘫痪。顿时,照顾久病的老母和瘫痪的妻子任务落在了这位本来一个长期有着“贤内助”相伴的普通男子身上,为了不让厄运把原来和乐的家庭压垮,他选择了勇敢面对变故,随之也转变为身兼“四职”的铁汉:生产队的好队长、老母亲的孝子、病妻的暖男、孩子的慈父。资深“暖男”梁潜光十多年如一日照顾受伤致瘫妻子的事迹在乡间被传为美谈,因而成了当地孝老爱亲的典范,被评为2016年黄圃镇最美家庭。

晨曦夕照:定格了十年俩相偎傍的身影

每天晨昏,路过黄圃镇团范村大良基围堤的人们都会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缓缓地推着与一位其年纪相仿的坐轮椅的老妇在缓缓散步、晒太阳。这位老汉便是梁潜光,而坐轮椅的老妇正是其妻子罗转好。

在长约800米的围堤上,记录了这对老夫妻近10年的相依相伴。从2010年春天开始至今,每天早上8-9点及黄昏时分,梁潜光夫妇都会在围堤上准时“报到”。梁潜光还不断讲笑话或故事给妻子听,引得妻子“咯咯”地朗声大笑,完全没有瘫痪人士的内向、苦闷和忧郁。十载春秋、十个寒暑的晨曦与夕照,见证了这个坚持了十年的感人而温馨的场面。梁潜光的双腿与坐轮椅的妻子所走过的路,被定格成围堤上俩相偎傍的永恒。

厄运来袭:无妄之灾导致梁家突遭变故

2009年8月的一个下午,罗转好到厨房楼顶上清理树叶。因为楼顶周围没有围栏,不小心往后脚踩空,倒头插到地上,头部严重受伤,其后被送到广州医院抢救。命是救回了,但因为受伤情况严重导致下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双手也不能正常抓筷子和拿东西。

就这样,一个下有3个孝顺子女,而且子女都刚成家立室,上有84岁老母亲的幸福家庭,从此就要面对沉重的压力。本来84岁的老母亲已经患有严重风湿骨痛,严重高血压,行动不便,都是罗转好一直照顾着。现在因特发事故重担一下子压到了梁潜光一个人的身上,梁潜光在照顾因长期患病行动不便的老母亲的同时,还要照顾下半身瘫痪的妻子。

一夜白头:身兼四职照顾家庭任劳任怨

因家庭的变故,只是一个来月的时间,梁潜光就成了满头白发的老翁,可谓一夜白了头。但他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按医生的吩咐,每天为妻子按摩手脚,帮她做关节运动。每天买好菜煮好饭,安顿好老母亲后,就喂妻子吃饭,最后才自己吃。3650多个日日夜夜,每天都身兼“四职”(生产队的好队长、老母亲的孝子、病妻的暖男、孩子的慈父)的他都在任劳任怨地忙碌着。

从星期一到五他都忙于做好饭菜照顾好母亲和妻子,只有到了星期六或者星期天,他的儿子、媳妇或者女儿回来帮忙,他才会有时间休息一下。久病的人脾气不好,经常讲一些不好听的话并骂人,但梁潜光从来没有埋怨,只是笑笑口,不断讲一些笑话多哄妻子。平时如果有亲朋好友请他吃饭的话,在附近的他都会推着他的妻子一起去,路途远的则婉拒邀约。村民们都称赞赞这位男子是世上难得的痴情汉,对瘫痪了的妻子不离不弃,耐心、周到地服侍。

同时作为一个生产队长的他,也从不会因为家庭的重担而耽误生产队的大小事务:发放各部门的通知如社保、医保、计生、民政、生产队的分配、发包土地、组织村民召开会议等等工作,都安排得整整有条,持续、用心、专注地为村民服务。在2014年的1月4日,88岁高龄的老母亲安祥离去,而他继续照顾瘫痪的妻子。

梁潜光现今快70岁了,向村委会辞去了生产队队长一职,专心陪着他心中的“家里的这个可爱的靓女老婆”——这也是他由衷的说法。“夫妻百年修得同船渡,苦与乐都受乐”也是他常年挂在嘴边的话。

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和支持。家人的温暖,会让人纵然遭遇命运的戏弄,跌落至痛苦的深渊,也会笑迎厄运,苦中作乐,勇敢应对。这便是梁潜光


技术支持热线:0760-88881015
 
广东省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E-mail:wenmingzs@163.com 联系电话:0760-88318200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中山网  中山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