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扬,女,55岁,中山广播电视台综合采访部记者。
在很多人眼里,做记者是碗“青春饭”,光阴就那几年,又有多少个人生的夏日可以飞扬。但这句话放在中山广播电视台资深记者夏扬身上,却不合适。从1985年入行以来,至今已坚持奔走在新闻采访一线35载。时光流逝,但青春的热情依旧飞扬,在中山众多新闻现场,总是出现她的身影。
新年伊始,在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今年年底就要退休的夏扬放弃休假,主动请缨上前线采访,每天奔赴在中山各大医院、疾控中心、确诊案例发生地、中山版的火神山医院建设工程现场等病毒传染、人流密集的高危场所采访,用笔、话筒和镜头对准抗疫一线的人和事,挖掘报道了许许多多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
疫情期间,抗疫形势紧迫,工作量增加、压力也变大,但夏扬不辞辛劳、不惧危险,连续奋战在疫情追踪报道的一线,累计采写了超过100篇全媒体报道。最让人敬佩的是2月2日,夏扬冒着危险,深入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室,采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样本的酸检测过程,采访日夜坚守进行病毒检测的检验员。她说,穿上防护服、鞋套,戴上口罩、帽子,全副武装进入检测室不久后,一份新鲜的从医院诊断为新冠肺炎阳性的采样就送来进行核酸测,两个圆圆的塑料罐里面,装的是谈病色变的病毒样本。采访时,夏扬与病毒样本只有约半尺距离,虽然病毒令人畏惧,但使命担在肩上。夏扬说,采访中最让她泪目的是,由吴灿权和郭庆林等主管技师组成的4人团队,已持续奋战了半个多月,十多天没有回家,也忘记今天是星期几,更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妻子和儿女,每次进实验室至少要工作6至7个小时,期间既不能吃饭喝水、也不能上厕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听完检测人员介绍艰辛的检测过程,夏扬早已泪流满面,回到单位后,她怀着深深的敬意,写下了《致敬!疾控中心病毒检验员“零距离”接触新型冠状病毒》一稿,播出后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夏扬说,阻击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她采访的人物中,有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企业工人、企业老板等,每一个采访对象在战疫工作中的奉献精神都值得敬佩,赋予了她满满的正能量,也推动她写出更鲜活更有传播力、影响力的新闻。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战疫终于走出阴霾,迎接春暖花开的春天,夏扬说,作为媒体人,有幸参与了这次战疫一线采访,有幸成为这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者,这是难能可贵的经验和回忆。
正所谓“脚下有泥,心中有光”,从事新闻报道工作35年以来,夏扬用自己的“脚力”奔走在一线,深入到基层,讲好了一个又一个中山故事。她曾参与历届慈善万人行、防御台风“山竹”、走基层系列报道《乡村纪事》等重大采访,行走于田间地头,奔波于大街小巷,报道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记录社会的发展变迁。在《乡村纪事》系列报道中,为体检果农甜蜜背后的汗水,她头顶烈日,戴着草帽在农田,与农民大哥一起收割菠萝,整个劳作下来,汗流浃背、头晕目眩。正是因为有“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的敬业爱岗精神,夏扬采写了《辛勤的付出孕养了甜蜜蜜的菠萝/甜蜜蜜的菠萝文化振兴甜蜜蜜的乡村经济》等一批有“泥土味”“冒热气”的报道。
时代变迁,风雨兼程。长期的一线采访报道,注定了记者这个行当是在辛苦、劳累中度过。但是,夏扬深爱记者这份职业,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断提高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她总是说,时间不属于自己,是属于新闻的,当新闻报道播出以后得到受众的认可,自己便从工作中获得了快乐。她的35年记者职业生涯很好地诠释了中山新闻记者“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使命感,她的敬业精神、榜样力量也激励着年轻记者牢记新闻工作的责任担当,为中山的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为疏解民意架起沟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