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有一个人,日往月来的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这个字。
陈章华,男,民众镇接源村人,他爱老敬老、助人为乐,虽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孝老爱亲的含义,感染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赢得了广泛赞誉。
一、孝敬双亲,长年悉心照料
陈章华的父亲在68岁时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需卧床不能随意下床走动,心情烦躁。陈章华每天默默地伺候着父亲,经常和父亲谈心,让父亲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为让父亲恢复得更快,他坚持按医生吩咐每天在床上给父亲做三到四次压腿练习和走路锻炼。做压腿训练时,父亲痛得直叫,陈章华就打来热水沾湿毛巾后先给父亲的膝盖热敷、按摩后才开始一点点的压腿,一天几次,从未间断。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锻炼,父亲的病渐渐有了起色,双腿明显直了,而且比以前更有力了,都能靠拐杖走路。看着父亲的双腿一天天好起来,走路比以前快了,心情也开朗了,他心里无比欣慰。
2011年,陈章华的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有权威专家断言,活不过1年。当时整个家庭陷入崩溃状态。陈章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父亲尽可能地多享几年的福。此后,陈章华每天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给父亲服用中药,喝增强免疫的汤,坚持运动,既照顾老人家的身体,又照顾情绪和心态,还经常带老人家出去散步。陈章华的父亲虽然卧床但总是衣衫整洁,被褥清爽,家庭生活温馨和睦。因为有个无时无刻需要人照顾的父亲,陈章华一直不敢远行外出。
后来,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渐渐发展到卧病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照顾起来更加费心费力,但是陈章华从没怨过半句,做好烦琐的日常护理。为避免老人受伤及走失,他每晚夜间都巡视老人的睡眠情况,不怕累不怕脏,悉心照顾,直至老人去世。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陈章华无微不至照顾父亲3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久病床前有亲情”的人间温暖。“对亲人的不离不弃是最宝贵的品质,一定要好好对待身边的亲人,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陈章华说。
自从陈章华的父亲去世后,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多病的母亲身上。习惯了在旧屋生活的母亲,一次次拒绝了陈章华让她住进新房子的请求,坚持居住在旧屋生活。正因这样,即便有新房子可住的陈章华目前仍住在旧屋陪伴母亲一起生活,以方便照顾母亲。陈章华和妻子坚持每日为母亲洗澡、梳头、喂水喂饭,悉心照料,从不厌烦。正因为这样,他母亲每天的心情都很不错,如今已有92岁高龄,依旧精神矍铄。
二、真情付出,关爱村内老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陈章华除了孝敬自己的双亲外,还不忘关爱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他经常帮助邻居解决困难。2019年,邻居一位长者被检查出重症,陈章华帮忙将她送往省级医院办理住院治疗,还如同自己亲人一般主动走访看望,给予帮助。陈章华还积极参加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带动邻居一起建设干净整洁的环境。陈章华还大力支持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村里一条800米的由于常年失修,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非常难走,老人家出入就更不方便。陈章华想改变这条出门的必经之路,带头出资30000元并积极发动村民筹资修建,主动担起村道修建质量监工。每年村、生产队举办的敬老活动、海口新村乔迁晚宴等,他都积极参与组织工作,出资赞助,让村里的老人、小孩、年轻人欢聚一堂。
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陈章华用真心、热心和爱心谱写着敬老爱老的赞歌,他让我们懂得,人人都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孝敬父母行动胜过语言。他常常对自己的孩子说:“做一个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服务他人的人,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关心、尊重和帮助。”在他的带动与影响下,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爱护,相互尊重理解。
这就是陈章华,一名简简单单的普通百姓。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赞歌,不但得到村民的赞誉,而且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