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页 | 活动动态 | 全国动态 | 最新推荐 | 好人榜 | 我要投票 | 我要推荐
 

【诚实守信】冼桥森:8年的坚守 谱写诚信之美

冼桥森.jpg


好人档案 

    好人姓名:冼桥森

    好人身份:坦洲镇普善药店店主

    好人类别:诚实守信

      冼桥森,男,1970年6月生,坦洲镇普善药店店主。自2012年开店以来,冼桥森一直秉承“诚实守信”为店铺经营原则,售出的药品货真价实,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获得了周围街坊的赞誉。时常有不怀好意的药商上门推荐低价药品,他总能恪守“诚信经营”的原则,毅然地拒绝。曾有家庭困难的顾客找他购买药品,他经多方寻找为顾客购到药品,并将药品以实惠的价格卖给顾客,顾客从此成了该药店的义务宣传员。在疫情期间,他主动投身到抗疫战线中,在个人与群众利益的面前,他总是选择后者,在物资紧缺情况下,把年前50瓶酒精以采购价出售,将辛苦寻找到的300个口罩免费派发。荣获坦洲镇永一村“敬老献爱心 中华美德情”、“敬老孝当先 百善德为本”称号、坦洲镇永一村“最美志愿者”奖牌。

      一、诚信经营 恪守底线

      “做人开店要讲诚信,我宁可人负我,我绝不失诚信”,这是冼桥森的为人处事的座右铭。

      “我这药比正规途径的药便宜多了,你就进一点货吧,这样赚钱才快。”“不行,我这药店虽小,但从来不进来路不明的药品。”这一幕时常会在普善药店上演。多年来,虽然药店经历过资金短缺等困难,但冼桥森从来没有放弃过诚信经营这一理念,他相信困难都只是暂时的,但顾客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始终严格把关,所有药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保证绝不销售假冒伪劣山寨药品,做到货真价实。在药品售出后,冼桥森还会主动联系顾客,了解顾客服用后的情况,药品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帮助缓解不适症状、不同牌子的药品哪里不好等等。

      正是因为冼桥森秉承的诚信经营理念,普善药店名声远扬,效益越来越好,深受顾客的喜爱,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以诚为本谱写人间之美

      药店开业之初,药店的生意营业状况不理想,冼桥森夫妻为了药店能够站稳脚,他们始终坚守以诚待客的理念,凡事都以顾客为先,为顾客提供免费量血压;对顾客的咨询和用药指导给予耐心地解答;顾客药品缺药时,及时做好缺药登记,当药品及时配送到来时,立即在第一时间通知顾客。正是冼桥森这种以诚为本的待人理念,药店逐渐在周围街坊口中树立了口碑,来药店购药的顾客也逐渐多了起来。

      几年前,村内的退休老人陈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2016年底陈伯不幸又患上脑血栓,在医院住院治疗了5天。由于家境较为贫寒,住院期间已经花费了数千元,经济压力很大,陈伯就早早地出院,想在家继续吊水治疗。于是,他拿着医院开出的处方来到该药店要求购买数天的脉络宁等药品,打算在社区卫生站治疗。可是对症的药已断货,冼桥森认真地为陈伯进行了缺药登记,他把陈伯的情况记在心上,心里总是牵挂着这件事。当天就多次主动联系多家医药批发公司,希望尽快找到药品并送药上门。次日下午,医药批发公司将药品送到了普善药房,冼桥森验收完药品后,立即通知陈伯前来拿药。陈伯在付款时先是大吃一惊,后又兴奋地、发自内心地说:“这么多药才300多块钱,太实惠了,你为什么不以更高价格卖给我呀?”面对陈伯的疑问,冼桥森只是一笑而过。从此,陈伯就成了普善药店的义务宣传员,在村里陈伯以他亲身经历,向村里的居民诉说着普善药房做生意诚信守信、出售的药品物美价廉,陈伯也成了该药房的忠实顾客。

      三、心牵群众 冲在抗疫前线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打响后,很多药店的口罩、酒精都已脱销,许多药店会把手上的物资“坐地起价”,以高价格卖给顾客。但冼桥森却把年前入货的50瓶酒精以批发价卖给顾客,且限购2瓶,以保障更多顾客的需求。随着疫情防控的不断深入,药店口罩早已脱销,冼桥森努力想办法,多方寻找购买渠道,终于购买到300只口罩,冼桥森以群众为先,没有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将这300个口罩免费发给群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冼桥森还主动请缨参与村内的路口、村道交汇点的值守,耐心细致地做好车辆检查、人员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等工作。

      “做人做事做生意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经常这样教育儿子,他的行为举止为儿子冼焯辉带来了深远且有份量的影响。他儿子冼焯辉自小刻苦用功学习,通过多项考试,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现在中山市中医院担任执业医师。他常常教导儿子,要把医德放在首位,时时刻刻谨记做一位好医生,一定要把减轻别人的病痛当成自己的使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医好每一位病患。


技术支持热线:0760-88881015
 
广东省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E-mail:wenmingzs@163.com 联系电话:0760-88318200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中山网  中山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