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一次以大学生支教志愿者的身份来到粤北山区开展支教服务的他,从那一次开始就与公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注册成立的中山市芊苗公益传播中心,开展本地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本土公益支教计划,开设中山市城中村聚居流动儿童社区服务中心—芊绘坊、小芊书屋,同时他还是中山市东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骨干志愿者。他的名字叫钟嘉盛,在全职投入中山青年公益服务的6年中,逐渐把服务范围与影响力覆盖中山全市,为新中山人融入本地生活不断付出努力。
一、从社区中的一名青年志愿者变成一名青年公益人
2010年10月,钟嘉盛因为在小区的宣传栏看到了社区的志愿者招募信息就去报了名,所以参与了自己在毕业后的第一次志愿者活动,正好这次的服务对象就是社区里的流动儿童,为他们开展周末兴趣课堂。从那次之后,每周的周末课堂他都出席,跟参加课堂的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与此同时申报还有一群在中山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就在这种联动形势下,为社区的流动儿童开展了3年的周末课堂服务。“最初就是因为看到是给外来工子女的活动,所以心血来潮就报名了,没想到一参加就和这些孩子相处了3年时间。”钟嘉盛说。
2014年,在东区团委的帮助下,一群有特别想法的志愿者骨干开始以“芊苗互助会”的团体形式开展专题服务,在东区的社区开展青少年领域的公益教育服务,当中一员是钟嘉盛。同年年底,经过一番的考虑和筹备后,“中山市芊苗公益传播中心”在民政局下以民营非企业的性质注册成立了。以广东省团委“益苗计划”入围项目“小眼睛大世界”开展了成立后的第一个公益项目,为东区社区中的外来务工子女开展摄影学习课堂,提供相机让孩子们用拍摄的方式记录他们的生活。2015年,芊苗申请到了中山第二届博爱100的项目资助以及国内教育领域资金会的资助,在东区新鳌岭社区开设了第一个面向城中村流动儿童的社区服务中心—芊绘坊(简称“小芊”),为这里居住的流动儿童提供恒常化的社区照顾以及教育支持服务。
五年芊苗,五年耕耘,在钟嘉盛及其团队伙伴的带领下,秉持“流动儿童自由自在享受童年共爱新家园”的愿景,“小芊”的注册流动儿童会员已经发展到目前的500名(当中也有部分已随父母迁移其他城市)。“芊苗”也逐渐被市民和同行所认知,得到了区党委和团委的肯定,并在社区党委和团委的指导下先后成立了团支部和党支部,一心扎根在基层,为群众办实事。感恩时间给予的机会,“芊苗”的足迹走出了东区甚至走出了中山,结合自身的一些品牌公益项目的推广,五年的时间里已开展了超过500场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先后东区、南区、三乡、坦洲、古镇、民众以及广州番禺等地方开展与青少年社会工作事务相关的项目服务,当中的活动都充分呈现青春的特点与创意的观念,获得很多中山本土大学生及青年人的许多的响应。
这五年里,在他们的影响下,中山本土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力量,都在无声无息中成长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乐于参与公益活动。有人参与他们的公益活动,有人加入他们的服务队伍,有人和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山本土青年志愿者服务发展。
二、把自己的“初心”变成青年人都愿意尝试的初体验
“友好 野趣 多思 力行”这是“VC青年”的8字箴言。“VC青年”是芊苗在五年的服务历程中,结合自身团队成长与发展的经历与机构发展需求而形成的一套公益服务力量枢纽化模式。“VC”有很多解释,而在芊苗这里的核心价值就是“Volunteer和Create”,要成为一群有创造力的青年志愿者。了解“芊苗”的都会知道,包括钟嘉盛在内,他们的团队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经历,就是都在大学期间参加者公益服务,都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基于这样的一个特点,在钟嘉盛等核心成员的主导下催生出来的“城市支教”计划,完全不是刻意而为,而是为了解决流动儿童的成长需要,同时结合了他们团队的成长经历后,应运而生的青年公益体验项目。利用暑寒假的时间,召集一群有想法有行动力的中山籍的大学生聚集在城中村或乡村为在地的社区儿童开展教育支持服务。而当中大学生不仅仅要当“小老师”同时自己也是“学生”,向儿童学习,向同伴学习,向支教的社区其他社群学习,这是给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一个有趣新奇的的社会化学习体验。
“VC青年”的模式从一开始的“城市支教”模式,在钟嘉盛的坚持下,经过与团队成员的不断迭代更新,不断实践尝试,已经运用到了恒常化服务中的实习生培育以及青年志愿者团体的协作提升支持工作中,不仅为芊苗自己内部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提供培育支持,还能向外输出惠及更多中山本土的初创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润物细无声,为强大中山青年公益园力量付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