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孤苦,拾荒为生
吴耀森老人从小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幼年时就父母双亡,只留下他和还在襁褓中的妹妹相依为命,靠远房亲戚和左领右舍的接济勉强为生。每天背着妹妹出门,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直到有一天,他又累又饿地回到茅寮,却发现妹妹已经死在了他的背上。
因为营养不良,儿时的吴耀森比同龄孩子都矮小。在政府安排下,十几岁的他才进入小学,但只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因为没有文化,加上体弱多病,他不能适应外出打工生活,也干不了重体力活,最终还是靠着拾荒卖钱养活自己,维持着最简单的生活。从冬到夏,从开始的步行到后来骑着单车走街串巷,他瘦小的身影早已成为村里一个固定的场景。
性格倔强,拒绝五保户待遇
二十多年前,吴耀森拿出省吃俭用的积蓄,靠着村里和亲戚邻居的帮助终于建起一栋60平米的小平房。他一生未婚,膝下无子,性格孤僻,除了远房妹妹和侄子外,很少与人来往。他不抽烟,不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听粤剧,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老式DVD,有空就反复播放,这是他唯一的娱乐,也是他的精神支柱。
按照政策,60岁后吴耀森开始领取社保退休金,这让他很开心,生活也有了保障。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村里考虑他是孤寡老人,准备给他五保户待遇,把他送进敬老院。但谁也没有想到,这被他一口拒绝,而且态度很坚决。村干部和亲戚邻居上门做思想工作,一向沉默寡言的他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我有手有脚,感谢政府,每个月还有退休金拿,够吃了,等哪天走不动了,再去养老院。”就这样,直到最后也没有接受村里的安排。实际上,这时候他已经年过七十,患有心脑血管等多种慢性病,每个月光医药费都要四、五百元。个性倔强的他是不想被人当作孤寡老人对待,不想给国家和村里添负担。
萌生想法,要捐“巨资”修建凉亭
在村里人眼里,吴耀森个性古怪、要强,他不接受村里的照顾大家还能理解,但让大家再次大吃一惊的是,一向吝啬的他,竟然突然萌生了捐建公共凉亭的想法。
这是2019年的事,按照规划,当年镇村两级投入资金,利用围堤外滩修建大型文化体育休闲公园——江滨公园。听说这件事,他就带着存折找到了村里,存折上有11000元,是他近五年的积蓄。他对村干部说,他要在江滨公园里捐建一座凉亭。看着眼前这位衣服破旧的老人,村干部们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他们逢年过节组织扶贫慰问经常去他家,很了解情况,平日里连肉都不舍得多吃,一分钱也要掰开两半用,竟然要捐建一座凉亭,要知道11000元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村两委集体讨论,委婉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日子好过了,就要报答国家”
时间到了2020年,江滨公园一期已经完成,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健身的热点去处,一到晚上,人流涌动,非常热闹。吴耀森也经常去公园走走,对村里有这样一座堪比大城市的公园感到格外骄傲。偶尔同人聊天,听说公园还要建二期,他再也坐不住了,直接就找到村书记罗伟强,仍然带着那本11000元的存折。
这一次,吴耀森格外执拗,谁劝也不听。村书记罗伟强反复做工作,告诉他,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生活,就是对村里最大的贡献,让他把钱留着以备不时之需。一向不善言语的吴耀森这次就像变了一个人,明明白白地说了三点理由:第一公园里人多凉亭少,不够座位;第二修桥补路建凉亭,是好事,村里没有道理拒绝;第三现在有吃有穿还有退休金拿,日子好过了,就要报答国家。看着老人有些激动的神色,村委书记罗伟强一时无言以对。经过村两委再三讨论,村里最终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捐建要求。
心愿达成,凉亭成为“江滨公园一景”
2020年,江滨公园第二期工程顺利完工。这是一座占地面积将近80亩的大型开放式公园,仅一期开放期间,日人均流量就达到3000人。这其中,有大量社会成功人士和企业踊跃捐款。但最引人关注的,不是雕梁画栋的观景台,也不是设施齐备的健身广场,而是建在公园一角那座最小的凉亭,凉亭全木结构,呈六角形,在亭子的横梁处,刻着一行文字:本亭由东升镇新胜村村民吴耀森先生捐助。
很快,这座凉亭就成为江滨公园一景色,因为来往游客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是一位年近八十的孤寡老人捐建的,在啧啧称奇之余,大家都喜欢来这里坐坐。但只有村里人才知道,只要身体顶的住,这位老人几乎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出现村头巷尾,每天很晚才会回到他60平米的蜗居;老人以拾荒为生,几十年已经养成了习惯,但每次出门都会带着扫把,把翻检过的垃圾桶周围收拾干净,仿佛是一种洁癖;他不喜欢说话,总是闷着头在村里转悠,但看见哪里脏了,哪里看不过眼了,他会默默地走过去整理干净;村里人知道他很倔,不肯麻烦别人,所以平日里大家已经习惯早早就把废品整理好,等他经过然后交给他。
无言最是默契时
不能说吴耀森有多大的影响力,他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因为长期的拾荒生活,性格里多少有些卑微。但善良总是人性中最闪光的部分,就像他捐建的那座凉亭,无论风吹雨晒,它总在那里。人们在里面休憩小坐时,总会想起:这是一位生活贫困的孤寡老人,用多年的积蓄建起来的,心里总会有一分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