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页 | 活动动态 | 全国动态 | 最新推荐 | 好人榜 | 我要投票 | 我要推荐
 

【孝老爱亲】高带珍:照料患病大伯 好弟媳爱心坚守十多年

高带珍.jpg


好人档案 

    好人姓名:高带珍

    好人身份:民众街道上网村居民

    好人类别:孝老爱亲

      高带珍,女,1974年9月生,民众街道上网村居民。原本高带珍与丈夫、儿子、公婆和聋哑伴发精神障碍的大伯过着平凡的生活,互相扶持,与丈夫携手赚钱养家。2007年,丈夫因病去世,从那时起,高带珍便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还无微不至地照顾年迈的公婆和患病的大伯,十多年来如一日。为能兼顾家庭,她毅然辞掉一份稳定的工作,转而打散工,早上去手套厂做车工,晚上到学校当宿管,还兼职做杂工。有一次,家里人连续生病,她在家与医院之间辗转来回照顾家人。即便生活艰苦,高带珍依然乐观面对,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团结邻里,被群众选为上网村妇联执委。在她潜移默化的教育下,儿子成长为一个健康活泼、乖巧懂事的孩子,会帮助高带珍照顾家里,孝顺长辈。

      “平平凡凡就很幸福了!”这是高带珍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朋友眼中,她是一个勤劳、和蔼、爱笑又乐观的人。在邻居眼中,她更是孝顺、善良的榜样。在家人眼中,她就是坚实的依靠,是无微不至的温暖。丈夫去世那年,儿子才六岁,家公家婆也已七十多岁了,身体难以照料大伯的生活。一大家人只能依靠自己了,高带珍当时无比彷徨无助,感到压力重大,但是为了不让儿子受父亲去世的影响,不让家公家婆年老还为家庭操心,她独自承担着这些负面情绪,一个人扛起了所有。一边,她要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一边还要照料年迈的家公家婆和患病大伯的生活起居,还要兼顾着外出工作赚钱养家。

      丈夫去世后,她毅然离开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转而打散工,为的就是可以方便抽身回家照料。现在的她,早上去手套厂做车工,夜晚就到学校当宿管,其间休息,就随一位厨师做杂工。尽管如此,她依然说:一天24小时,我每天都是实实在在地过,只要家人健康就满足了。因为人善敬业,厨师每次找杂工总少不了高带珍。2017年至今,她因助人为乐,团结邻里,被群众选为上网村妇联执委。自此,村里无论是开展活动或知识讲座等她都积极主动报名参加,还时常带着孩子参加村里的各项活动。在她潜移默化的教育下,高带珍的儿子从父亲的悲伤中渐渐走了出来,长成了一个健康活泼、懂事乖巧、孝顺有礼的孩子。如今,她儿子自立自强,已经从学校毕业实习中,下班及时回家,帮助高带珍照顾家里。

      说到家里大伯,现在已经68岁了,从出生起就发育迟缓,智力有限,不仅如此,他又聋又哑,生活无法自理,日常生活起居都需要有人照顾看管。丈夫去世后,高带珍与家公家婆分工合作,尽心尽力,从未放弃过照顾大伯,也未有一句怨言。大伯虽然智力低下,但一家人并没有把他困在家里,家里人觉得到附近走走,对大伯也是好的,而且周围基本都是亲戚邻居,大家互相照应。大伯喜欢到街上捡破罐子,有时候串串亲戚家,也按时回家。高带珍时常叮嘱大伯:出门一定要告诉我们,到点必须回家。可有一次,大伯外出捡瓶子,高带珍下班回家,却迟迟没见到大伯,为了不让家婆担心,她独自一人外出寻找。时间一点点过去,家附近都找遍了还是没能找着,她十分着急,赶忙发动亲戚帮忙,每路过一户人家就叫邻居帮忙留意。从下午4点到晚上八点多,天都已经黑了,直到晚上快9点,她打算报警求助,这时接到亲戚电话,终于找到了!家人亲戚朋友全赶往家里,见到大伯,亲戚们连声嗔怪大伯,唯独高带珍,并没有围上前去责备大伯,而是心里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安全就好”。

      一个又一个的生活考验,都被高带珍的乐观坚持、勤劳善良所打动。家婆已有89岁高龄,家公4年前去世,此时的高带珍知道,家婆需要更多陪伴。她与家婆什么都聊,时常开玩笑,活跃家庭气氛,日子久了与家婆成了“闺蜜挚友”。一年四季家婆穿的衣服鞋袜都由她置办,家中的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购买回来,从不让家婆操心。最近几年家婆身体欠佳,经常有小病小痛,要带家婆去看病,高带珍又多了些担忧。平常,她会时时提醒家婆添衣吃药,时时关注家婆的腰痛脚痛等旧患。她从按摩店朋友那里学来了按摩手法,每周固定时间都会帮家婆按摩放松,舒缓家婆病痛的身体。有一次,儿子突发感冒,她马上带儿子到医院看病。等忙完回家,又发现家婆不太舒服,第二天一早,又带家婆到医院看病。第三天,家公出现了感冒的迹象,高带珍二话不说,赶忙带着家公又赶往医院。连续三天,她都未歇过脚,连轴转照顾一个又一个。邻居们看在眼里,个个都为她竖起大拇指称赞她。

      高带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她也用她的孝心、善良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技术支持热线:0760-88881015
 
广东省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E-mail:wenmingzs@163.com 联系电话:0760-88318200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中山网  中山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