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页 | 活动动态 | 全国动态 | 最新推荐 | 好人榜 | 我要投票 | 我要推荐
 

【敬业奉献】陈钰纯:95后女教师远赴饶平支教 想为孩子们做更多的事情

陈钰纯.jpg


好人档案 

    好人姓名:陈钰纯

    好人身份:古镇镇海洲第二小学语文科组长

    好人类别:敬业奉献

      陈钰纯,女,1995年12月生,古镇镇海洲第二小学语文科组长、新圩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2021年9月,她响应广东省“三区”支教号召,主动请缨,来到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中心小学开展支教工作。支教期间,她任教三门课、身兼班主任的同时,积极开展校级和镇级公开课以及市级课题研究,承担多项教学比赛,还组织爱心项目帮助贫困学生,为3个孩子联系了“一对一”爱心资助。她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稳步提升,成为全镇第一名。其支教事迹2022年在广东省新快报三八妇女节《乡村振兴她力量》专栏、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及古镇灯都公众号中报道。荣获中山市优秀新教师等称号。

她来了半学年,孩子们有了“五彩缤纷”的课堂

陈钰纯出生在汕头,毕业于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她说到潮州支教是“回馈家乡”,父母也“很支持很骄傲”,“潮州是我的第二故乡,能够回馈家乡是件非常幸福的事;这也是我作为教师的梦想,希望能够给大山里的孩子带来一些希望,鼓励他们走出大山,见识更大的世界。”

新圩镇中心小学有14个班、500多个学生,但仅有在编教师17名,因此每位老师都要任教多门课程,来支教的陈钰纯也不例外。上学期她带了语文、音乐、道德与法治三门课,这个学期又增加了美术课。陈钰纯坦言,三份备课、课件、教具,不同的教学姿态、教学语言,刚开始她也感到焦虑,但面对孩子们眼里的光芒与期待,她找资深音乐老师请教,上网自学专业知识,加班加点备课。半个学期里,她教会孩子们唱国歌,创编课间手势舞,在元旦汇演中改编的桌扇舞《霸王别姬》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工作量虽然大,但我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自身也在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每天都有收获”, 陈钰纯说。

支教半年来,陈钰纯感受最深的是孩子们的刻苦上进,“他们会早早到学校温习,课后追着老师问问题,晚上她还会经常接到他们‘问题’电话。” 但学校师资力量短缺和教师年龄断层导致课堂互动性不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学习习惯也不太好。为了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她加强班风建设,设置奖励制度,开展“破冰小游戏”“主题班会”等多种活动,给孩子们关爱、陪伴和理解;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和思维导图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同伴督促中形成良性竞争关系,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习惯养成了,落实“双减”的同时,孩子们的成绩稳步攀升。

她带来展示课,全镇语文教学有了范本

从全国经济强市中山的学校到大山里的学校支教,对比之下,陈钰纯更深刻地体会到“支教”的重要和意义,“‘三区’教育最需要的是优质的教师资源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支教就是给‘三区’送去优质教学资源的途径。”

为此,在日常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况下,她仍积极参与镇级和校级公开课,并以中山市市级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研究》为依托,执教《渔歌子》开展课题推广的展示活动。课程展示获得镇教研主任的赞许,被认定为教育信息化2.0全镇语文教师培训的范本。展示课也直接收到了老师的良好反馈,陈老师将课件分享给全镇同年级老师。同年级老师说道,钰纯老师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都有了很明显的提高。新圩镇分管教育的领导赞不绝口并希望陈老师开展一个全镇性的写作公开课,让全镇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能逐步提高。

她参加各项竞赛,率先垂范提升全镇教师素养

陈钰纯还承担了多项教学比赛,并屡获佳绩,包括饶平县小学语文微课大赛一等奖、饶平县作业评价报告三等奖,今年她又承担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基本功比赛。“为什么要参加比赛?因为通过参加这些比赛,我可以邀请老师来听课、磨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能获得提升。”

除了饶平县的比赛,陈钰纯老师笔耕不辍,撰写的文章获得中山市优秀作业设计管理案例和中山市传统文化教学课例分析一等奖,在支教工作中不断进步。

她主动作为,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继续学业

“三区”教育的资源缺乏还体现在家境困难的孩子面临的上学压力,对此,陈钰纯也主动作为。她积极与学校领导、中山市古镇镇组团驻新圩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沟通,通过古镇镇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曹杨林主任,联系到中山市萤火虫之光爱心队,为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三个孩子联系“一对一”爱心资助。

三四门课、班主任事务、各种公开课、各项比赛……支教半年来,陈钰纯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一年的时间太短了,我要尽可能的利用好每分钟,为孩子们做更多的事。”接下来,陈钰纯老师将响应广东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支教工作的号召,开展骨干教师送课交流研讨活动,架起中山市古镇镇海洲第二小学和潮州市新圩镇中心小学的友谊之桥。

“支教能够满足乡村孩子对知识的迫切需要,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人才。”陈钰纯说,“乡村振兴是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支教是一代一代人的接力,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到支教的队伍中,为乡村教育注入更多的创造力和活力。”

技术支持热线:0760-88881015
 
广东省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E-mail:wenmingzs@163.com 联系电话:0760-88318200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中山网  中山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