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育儿的艰辛,但有一位被孩子们称为“韦妈妈”的人,她除了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要牺牲自己的节假日去关爱、照顾、辅导一群身份特殊的孩子。这一群的孩子要么身体有残疾,要么心理有障碍;他们不是患有自闭症就是有学习障碍,又或者是情绪行为失控比较严重的孩子……大家面对一个这样的孩子都会感到吃力,更何况韦兰英十年如一日去面对一群这样的孩子,关爱他们,教育他们!
中山市自2011年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以来,致力于通过高质量的融合教育服务让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从没有接触过特殊教育的韦兰英被学校安排分管学校随班就读工作。为了让每个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能够接受基本的教育,尽快回归主流社会,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中山市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她几乎每年都奔赴异地求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肇庆、佛山、广州等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和汗水。她的学习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学好本领,为随班就读的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和服务。每次外出学习回来,她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好学习材料,在全校、全镇的教师中开展培训,每学期培训指导资源教师18人,十年累计培训资源教师足足360人,她不厌其烦地指导教师们如何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如何利用资源室开展学业补救工作等,惠及家庭180多个。
韦兰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每周一次的送教上门是雷打不动的事。2016年,她接手的班上有1个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除了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之外,还经常以各种理由不愿意回校上课。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同时给班主任一些参考资料,希望能找到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回归课堂。韦兰英积极向现任班主任了解情况,从学生第一次逃学的时间及原因开始,到学生逃学后家长和老师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在家里有什么表现、家长釆取了什么措施、学生当前情况等都作了详细的分析。当她从班主任那里掌握一些情况后,再和家长面对面交流。为了让工作更加有效率,她还把和家长的对话录音下来,以便更加有效地整理资料。在了解到家长固执地不愿意让孩子上学是因为封建迷信,她耐心地和家长分析情况,让家长从误区中走出来,经过深入交流,家长改变了自己的错误看法,愿意和孩子多沟通和慢慢引导孩子。
为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逃学是不是由于有自闭症或心理障碍等其他原因,韦兰英从班主任及家长两方面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后,亲自到孩子家里和他面对面交流。老师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孩子的注意,前期交流中孩子也没有回答任何问题,偶尔会摇头,但就是不说话,家长在旁边引导孩子,孩子也没有反应。看到这种情况,韦兰英立马改变交流方法,对孩子说:“我给你两个答案,你只要回答1或2就可以了。”果然,在交流一番后,孩子开始用1或2选择性地回答问题,交流结束后还送老师出门,并说再见。通过她的引导,孩子还是有一点改变的,至少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送老师出门,懂得简单的礼仪,这是孩子一年多来第一次有了积极的行动,第一次回答别人的问题,这也大大增强了韦兰英对帮扶孩子的信心。
轻度残疾的学生可以上学,但残疾程度严重到不能上学的学生却需要送教上门。在十多年的资源教育教学实践中,病情不是那么严重的学生都分给其他老师负责了,韦兰英啃的都是硬骨头。例如多动症的张同学上课无法安静听课,患有心理障碍的莫同学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智力低下的陈同学每次的考试成绩几乎都是零分,患有轻度脑瘫的林同学走路都不稳,而且经常流得满脸都是口水,患有语言发育障碍的叶同学一年到头讲的都不到十句话,与人沟通甚少,即使与父母也没有任何交流,脑瘫学生吴同学情况比较严重,根本不能到校上课,韦兰英坚持每周抽出休息的时间上门送课。她和那些学生一起玩游戏、听故事,教她一些简单的社会常识,自己掏钱买一些玩具或者一些小饰品等礼物送给学生。平时比较爱干净整洁、甚至有点洁癖的韦兰英,在照顾那些连走路都不够平稳,而且经常流得满脸都是口水的脑瘫同学,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些孩子在韦兰英的精心培育下,都有一定的好转,她的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五星好评,同时也得到上级和学校的充分肯定。
韦兰英的先进事迹不但感动了横栏这个小镇,10多年漫漫送教路上的故事还感动了整座中山城。由于工作突出,她先后被评为中山市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德育干部、中山市随班就读先进个人。2021年她被评为广东省特殊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中山市师德标兵和横栏好人。她撰写的文章《一个都不能少——用爱铸就师德高地》荣获广东省“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师德主题征文一等奖,《守望花开一一随班就读典型个案分析》荣获中山市随班就读征文二等奖并在《中山特殊教育》期刊发表,《一沙一世界,滴水见光辉》荣获广东省师德征文比赛三等奖。2021年6月,她还在全市相关工作会议上进行分享介绍随班就读工作经验;她的先进事迹于2021年6月在中山市特殊教育公众号和横栏发布官方平台被相继报道。她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好老师,即使再苦再累也愿意把青春奉献在这三尺教台上,并为特殊学生争取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保证一个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