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页 | 活动动态 | 全国动态 | 最新推荐 | 好人榜 | 我要投票 | 我要推荐
 

传承历史文化竭尽心力 敬业奉献尽显党员本色

  

   ■好人档案
     好人姓名:苏照恩
     好人身份:中山市黄圃镇退休老党员
     好人类别:敬业奉献
     好人事迹:66岁依然退而不休,被人尊称为黄圃历史文化活化石的老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山市“非遗”先进工作者苏照恩。几十年来他利用业余休息时间筹划组织民间文化活动,为三个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圃飘色”、“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和“黄圃赛龙舟习俗”的申报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还致力于向后人传承历史文化,走街串巷、深入学校和社区讲解历史文化,积极参与编印出版《黄圃历史文化》一书,为黄圃镇成功申报中山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中山黄圃镇的大街小巷,常常会看到一位步履匆匆的老人为黄圃历史文化的传承不辞劳累日夜奔走的身影。这位66岁依然退而不休,被人尊称为黄圃历史文化活化石的老人,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山市“非遗”先进工作者苏照恩。几十年来他利用业余休息时间收集黄圃民俗文化史料,筹划组织民间文化活动,为黄圃镇三个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圃飘色”、“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和“黄圃赛龙舟习俗”的申报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还致力于向后人传承历史文化,深入学校和社区修身学堂讲解黄圃历史文化,积极参与编印出版《黄圃历史文化》一书,为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黄圃镇成功申报中山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立下了汗马功劳。

    复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圃飘色”劳心劳力
 
    苏照恩是黄圃镇三社社区三社坊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已成为当时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室的活跃分子、大队文艺宣传队员。对家乡的热爱使苏照恩自小就开始留意老一辈口中关于家乡的历史变迁和古迹文物。尽管他从事农业工作几十年,但他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传承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近二十年来,他积极组织各项社区文化活动,尤其是复办飘色和龙舟活动,他劳心劳力,付出了相当的心血。黄圃飘色历史悠久,苏照恩小时候常观赏邻居艺人创作飘色文化活动而与飘色结缘。但由于种种原因,黄圃飘色于1960年停办。文革期间,飘色被作为“四旧”禁止巡游表演。苏照恩与生产队的同事悄悄把禁锢的飘色色梗、道具藏起来,他始终相信有一天,飘色这项民间艺术终会重见光明。文革结束后,他积极鼓动艺人重办飘色,并得到了镇的支持,在坊间组织“复办飘色筹委会”,并不辞辛苦亲自组织飘色艺人造色梗、制道具、置服饰、选色心、习演练等,1994年,尘封了33年的黄圃飘色重现人间。从那以后,他一直担负着黄圃飘色活动的策划指导工作,带领黄圃飘色队伍先后参加了中山市慈善万人行、黄圃食洽会巡游等活动,爱到了群众的好评。
    近年来,在黄圃镇也举办了多次飘色巡游活动,盛大的场面令黄圃再现万人空巷的盛景。2005年,黄圃飘色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黄圃)飘色之乡”,2007年被广东省政府审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照恩也被广东省认定为“黄圃飘色传承人”。2010年获得优秀农村(社区)文化室活动领头人称号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山市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1年,苏照恩连续三年协助三社社区筹办文化艺术节,使黄圃飘色艺术不断焕发生机。苏照恩表示,要把飘色当做一种文化艺术去不断发扬光大,让飘色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融入到群众中去。
 
    复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圃龙舟”尽心尽力
 
    黄圃的龙舟文化同样是历史悠久。“岸上游飘色,水面扒龙船”一直是黄圃一大特色的民间文化盛事。黄圃龙舟盛行于清朝嘉庆年间,但不少村社区的龙舟已毁坏失传。为了让黄圃龙舟活动重振雄威,年过花甲的苏照恩日夜奔走筹集坊间资金扶持,重置大龙舟,并冒着烈日,亲力亲为组织桡手进行训练。2009年端午节,停办了12年的龙舟活动再现黄圃,吸引了镇内及周边镇区近10万人前来观看,盛况空前。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黄圃端午龙舟赛成为黄圃人民端午节的一大盛事。为了让黄圃龙舟文化保护和传承好,苏照恩不辞劳苦走访坊间收集资料,“黄圃赛龙舟习俗”于2013年成功申报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办中山首个“历史文化名镇”竭尽心力
 
    2008年,为加快黄圃历史文化名镇建设进程,镇政府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建设系教授组织编制《黄圃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考证黄圃现存古迹文物的历史价值,以便更好的保存以及提供给前来考证的专家,苏照恩常常利用私人的时间深入坊间了解调查收集资料。令他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两次近似抢救式的历史史料考证过程。一次是对两幅对联文物的历史考证,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对联当时的相关史资,苏照恩深入坊间多方打听,终于了解到镇内一位93岁的老人知道对联的历史。于是他马不停蹄地走访老人,终于在老人的口中了解了珍贵的资料,而这位老人在道出了对联历史后的一个星期很安祥地离开了人间。2008年全省在东莞举办七夕供案汇影,中山市委托黄圃镇代表市文协出席这次活动。为了让中山七夕的史料更为全面,苏照恩多次深入坊间考证,并逐一走访了他母亲那一辈的老年妇女,了解解放前七夕供案的一些史料。其中有位年近九十高龄的老妇人口述的资料最为全面最具有历史价值。正当苏照恩上午收集了资料后,下午就接到老妇人儿子的电话说,他母亲象了结了一宗心事,下午很安祥的走了。听罢,苏照恩很幸运自己及时的走访,更感激这些老人对黄圃历史文化做出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向后人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不遗余力
 
    为传承黄圃传统历史文化,让后人更好地了解黄圃历史,黄圃镇组织了当地民俗专家、文化艺人、学者等十多人的编写队伍,编撰《黄圃历史文化》一书,苏照恩更是成为这个团队的领头人物。他不仅将自已自小就收集的历史文化资料倾囊而出,更是日夜走家穿户收集更新更全面的价值材料。经两年多编撰工作,2010年该书终于出版见众,并获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此外,苏照恩还积极参与和推动黄圃诗社工作,联系和团结黄圃诗词爱好者经常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参与编印《黄圃诗词集》、参与组织“2012年中山市诗词盈联大赛”。2014年,在苏照恩、高行等诗词爱好者的推动下,黄圃老干大学诗词班开班。为请来优秀的老师上课,苏照恩逢周六利用自己的私家车奔波一个多小时往返于沙溪和黄圃接送中山诗社副社长张本华先生,成为黄圃全民修身夕阳红的典范。
    苏照恩认为,历史文化重在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其优秀品质并使之延绵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历史文化也需要创新,作为后人的他要不断实践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把文化历史与当代要求相融合,形成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才能彰显独特魅力。
    不去理会功名利禄,不去在乎个人得失,在位时如此,退休了一样,苏照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固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敬业奉献,在弘扬和传承黄圃历史文化的工作中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技术支持热线:0760-88881015
 
广东省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E-mail:wenmingzs@163.com 联系电话:0760-88318200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中山网  中山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