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村民争相回迁重做“山里人”
火炬区珊洲村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活化古旧建筑,建设美丽生态家园
发布时间:2019-04-29 来源:中山文明网

    过了村口牌坊,步行数步,“珊洲公园”四个大字便印入眼帘。“这里是新建成开放的珊洲生态园第二期登山径,主体工程就是下面的居民健身休闲登山小道,山顶位置修建简易的驿站和休息观光平台。新建的登山径长1.4公里,与一期工程相衔接,从这里上到一期登山径路口下来,总长约4公里,下山后再漫步山谷,可享受一派田园山水风光。”4月24日,站在“珊洲公园”登山径的平台上,珊洲小区党支部书记林建强说,现在不仅是村民经常在这里登山锻炼,周末还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亲子游。



32.jpg

由于环境的改善,村民都争相回迁重做“山里人”。记者 余兆宇 摄


  重新做回“山里人”

  珊洲村地处山坳之中,夏天酷热似焦,故而建村初期,曾被称为“山焦坑”“山州坑”。2013年以来,珊洲村抓住秀美村庄建设的契机,以生态游带动村容村貌改善。林建强介绍,2013年,火炬区把珊洲列为“秀美村庄”建设示范点,定位为集农业、科普、教育、观光、健康于一体的“山水诗画型”秀美村庄,采用区、小区和公司共同建设模式。当年8月,珊洲生态园正式动工,2014年,珊洲生态园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2015年8月,“海滨社区普法宣传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珊洲生态园文化广场挂牌成立。

  珊洲旧村分为上中下街,行走在村里只见一幢幢新洋房矗立在青山脚下,屋前便是绿意盎然的农业科普园,处处可闻鸟鸣啁啾。

  “过去这里是山窝窝,被称为旧村, 后来有条件的村民搬到交通便利的村口一带建新房,形成新村。”林建强介绍,2013年搞生态园之前这里大多数是旧房子,这几年来建了不少新房。

  近年来,珊洲村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过去是村民想方设法搬出旧村,离开“山窝”,而现在却反过来,生态园建成后,环境美化了,不少村民又回到山脚下的旧村,把旧房子重新装修,在这里享受田园风光,重新做回“山里人”。过去村民是开门见山,如今开门见公园,隐于生态园的新时代村民,正享受这“世外桃源”般的新生活。


  立足长远 小村谋划做大旅游

  “从旧幼儿园处往里走就是生态园,我们希望把生态园打造成乡村旅游点。这座旧楼规划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旅舍,图纸还在设计中,希望今年年底前可以动工。”林建强介绍,这里位于生态园门口,生态园要打造成乡村旅游点,起码要有一个休息的地方,所以才有这个计划。2015年,新的幼儿园建成启用后,村里对旧幼儿园如何修缮、改造升级想了不少点子,后来大家还是认为具有历史底蕴的旧幼儿园大楼用于发展乡村旅游最合适。

  站在一幢留有岁月印记的旧式两层房屋前,林建强介绍,这里是准备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旅舍”,初步设计是,一层建成驿站,二层建成咖啡厅、休闲吧,为生态园增加一些文艺范。其实,生态园建成以来,已陆续吸引了一些文艺青年选择在这里租住。在村里,记者看到一幢小石房上已挂出“乐队演出”“钢琴租售”的木头招牌。据村里人介绍,过去还有一些广州的文艺青年慕名而来,在这里租房子,平时在广州上班,周末过来度假。

  古朴的碉楼、旖旎的田园风光,确实诱人。记者看到在珊洲上村街(靠山边)保存两幢建于民国时期的碉楼,碉楼主要由水泥混凝土构造,一座楼高四层,四方亭式,上置通门炮、四面有枪眼。另一座采用中西式侨房设计方式,楼高两层,碉楼主要用作抵御海盗抢掠,抗战期间在横门保卫战中发挥重要军事防御作用,现已结合珊洲村生态园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珊洲靠近翠亨新区,如今正立足生态园,探索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路,打造乡村游“升级版”。为了能保存更多的古旧建筑,如今,珊洲正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一些老华侨,尽力将一些老房子保留下来,修缮升级。比如,村里的元华祖祠,始建于清代,村里将重修后结合珊洲生态园建设用作农具陈列馆之用,这样既发展了生态旅游又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山日报记者 谭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