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名城>>文化名城建设动态信息 >> 正文
雍陌村:见证中山人走向海洋历史
作者:首席记者赖有生 发布时间:2015-03-26 来源:中山日报
三乡镇雍陌村。记者文波摄

    春日的罗三妹山文化公园,草木繁茂,林荫蔽日,鸟儿啁啁。
  公园门前,邓小平所留 “不走回头路”名言石刻红字非常醒目,游人争相合影留念。
  在山脚下,正是三乡镇的雍陌村,一个饱受海洋文化浸润的古村落。
  雍陌村因人而名。清光绪《香山县志续编》及《郑氏雍陌房祖谱碟》载,明朝永乐年间,雍陌郑族九世祖郑子纲 (字秉常,号雍陌)因热心公益,著书以孝义教化乡人,为当时“四大乡贤”之一。逝世后,乡人感其贤,以他的号雍陌命村名,原洪化乡改为雍陌乡,沿用至今。
  古雍陌村是个小渔村。68岁的村民郑承汉告诉记者,在100多年前,村子四周还是水道纵横,交通发达,可直接乘船到石岐以及珠海和澳门。村志记载:清道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公元1839年9月2日)林则徐偕两广总督邓廷桢到澳门前山巡阅,坐船途经雍陌遇暴雨,曾在雍陌祖祠厢房留宿,次日莅澳。公元1878年,年仅13岁的孙中山首次出国,就是从这里坐船到澳门,再乘轮船赴檀香山,与兄长孙眉相聚。
  在村里,至今仍保留有东码头、西码头遗址,据说两码头正是当年连接澳门、石岐、前山的水路中转站。记者现场见到,东西码头相距约1公里,现都浸没在两条排水渠边,两码头遗址上建有两座小桥,只有三四米长,但村志记录中称之为东码头大桥、西码头大桥。站在桥头,周边都是民居建筑,很难想象到,100多年前,这里曾面临大海、水道相连,舟楫相通。
  由于面临大海,毗邻港澳,雍陌村先民早已接受海洋文化洗礼和冲击。据《郑雍陌祖房谱》记载,在明末清初已有人出洋谋生、留学。至今华侨人数众多,分布范围遍及五大洲。据2000年三乡镇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雍陌村旅居境外的总户数为366户,总人数3432人,其中华侨华人962人,港澳台同胞2000多人。旅居世界各地华侨华人不少已取得很大成功,涌现了无数著名工商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名流,有些还晋身于旅居国军政界。
  这里走出一批时代风云人物,如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与维新思想家、近代商战思想第一人郑观应。商业文化源于海洋文明,郑观应的著作《盛世危言》被称之为一个全面系统西学东渐的纲领,影响了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名人、伟人。此外,还有民国著名法学家、外交家郑天锡,一代画坛大师、杰出的美术家和教育家郑锦,文化界前辈郑景康等人士。他们是香山先民中最早睁眼看世界的群体之一。
  海洋文化的冲击和浸润,也使雍陌村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对外开放的中国农村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建设,在这个村里,建起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中山温泉酒店,由港澳著名企业家霍英东、何鸿燊先生等人投资兴建。此外,还建有中国大陆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也是现代中山人面向海洋文化冲击之后,兼收并蓄的一种表现。该村罗三妹山因孝女罗三妹的传说而得名,更因为邓小平登山时所留下“不走回头路”的名言而闻名遐迩,是中山改革开放的历史遗迹。
  雍陌村本身也是个旅游景点。“以前每天都有十几台大巴车停在村头,老外排着队进村,最喜欢看老房,以及和老人和孩子合影。”郑承汉说,1987年,美国音乐巨星迈克·杰克逊唯一一次来到中国内地,就踏足雍陌村这片土地。
  雍陌村至今仍有不少石板街、老房子、古井、庙宇、宗祠等,它们在岁月流逝中有些斑驳不堪,却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这个古村的传奇。行走于雍陌老街,入中山温泉宾馆,再登罗三妹山,记者感慨万千,100多年的沧海桑田,这里早让人几乎感觉不到海洋的存在,但它却深刻记录了中山人走向海洋、敢为天下先的重要历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回顾这段历史,更坚定我们走向海洋,改革开放“不走回头路”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