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名城>>文化名城建设动态信息 >> 正文
文学让我们重返丝绸之路
谁也无法回到历史的原点去见证,“一带一路”文学对话需要艺术重构,这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窗口
作者:记者杨彦华禹媚江泽丰 图/记者余兆 发布时间:2015-07-13 来源:中山日报

    历史上,谁都知道有两条通往西方的重要之路,一条是陆上的丝绸之路,一条是海上的瓷器之路。它们越过崇山峻岭,跨过大江大海,把中国的文明传播到了欧洲。
  但是,谁也无法回到历史的原点去见证,人们只能通过合理的想象去遥想当年的情形。大漠黄沙、怒海惊涛、驼铃声声、丝路花雨……这一切,似曾以基因信息留存到了我们的记忆深处,我们将以何种形式打开那尘封已久的故事?
  这就需要艺术的重构,用合理的想象去讲述一个并非虚构的故事。
  ——“一带一路”文学对话,给我们打开了这样一扇窗。

一条被埋葬了众多秘密的路
  新疆文联副主席、新疆作协常务副主席董立勃生于新疆,长于新疆,可以说正好生活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他说,作为一个作家,生活在那里是十分幸运的。因为丝绸之路能够提供非常多的文学资源。今年年初,他曾经过了楼兰、罗布泊等地,在小河墓地,他看到了一具出土的干尸,身高有两米,明显是白种人,陪葬物品极为丰富。据考证,这具干尸已有四千年历史。这说明,早在三四千年之前,这块土地上已有过较为发达的人类文明。
  所以,董立勃认为,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东西方已有民间交流。张骞只是官方出使的第一人。在他眼里,由于新疆特殊的气候,把很多遗迹、秘密都埋在了土里,都在说丝绸之路,事实上并不能确定具体是哪条路,怎么走,关于很多历史也记载得非常粗略。比如他最近在写一部历史小说,是有关东汉耿恭坚守疏勒城抵抗匈奴大军的,但史书上关于耿恭的记载十分不详细,连他何时出生、有无家室等均无记载。
  大家能从文献资料中翻阅出来的不过就是一个梗概。丝绸之路,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那是一条被埋葬了太多秘密的路,无论怎么样想,以考古的形式来重现当年的景况都不大可能,因为就是小河墓地附近,也没有发现从前人们住过的村落,就更谈不上跟生活有关的任何痕迹了。丝绸之路,从考古的角度去看,它就是一条已经死去的道路。道路让黄沙掩盖,后来的人们不知道那里发生过什么样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而那里又的确曾经鲜活过无数生命。她是戴着乌羽的高加索新娘,他是一个对爱情充满渴求的突厥青年,他们是花剌子模城逃亡的幸存者……
  只不过,我们能看到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寂静的路,他还有许多的秘密等着人们去发现。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丝绸之路东方段的历史遗址中,22个遗址点在中国境内,位于陕西境内的则有7个,分别是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塔、城固张骞墓等。
  著名作家高建群在《向一条伟大道路致敬》中写道:丝绸之路东方段的申遗成功,对这条路本身,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对重新激活这条古老道路,以服务于今天的经济发展等等,都是一件重要的、可资纪念的大事。
  今天的人类,终于找到了一个契机,以此向这条道路致敬,向人类的昨天致敬,向历朝历代摩肩接踵车水马龙从这条道路上走过的人们致敬。

古典文学中保存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密码
  对于研究了海洋史很多年的广东省社科院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庆新来说,他认为,梳理海洋文学和海洋文学史在目前国内还是一个空白。照他对史料的掌握来说,他觉得如果梳理出来,这一定是很丰富的。
  他举了很多例子进行了说明。涉及海洋文学的文学作品非常多,比如《山海经》、《淮南子》、汉魏六朝笔记、志怪小说。其实,还有一个类别,人们从来没有注意过的,这就是边海诗(他借用了边塞诗的概念)。唐宋时期海丝活动频繁,在杜甫、白居易的诗中都有反映,明清的长篇小说《郑和下西洋演义》、“三言二拍”里,都有专门写到海洋贸易活动的内容。
  他特别提到清代小说《蜃楼志》。该部小说以广东为背景,主要写广州十三行洋商苏万魁之子苏吉士(乳名笑官)一生异行奇遇,客观上对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人情世态、社会生活,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蜃楼志》是中国小说中首先把笔墨投向开放口岸后的中国关口、洋商琐事的小说,是中国贸易、经济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澳门作家汤梅笑在回顾澳门文学时特别提到了汤显祖。十六世纪中期,明朝嘉靖年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的居住权后,在澳门建村落、教堂。在万历年间,大批欧洲耶稣会教士通过澳门北上传播西方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学艺术的交流。从明朝开始,有许多文人先后到过澳门,在文学创作中留下了“澳门印象”。其中,最著名的是戏剧作家汤显祖。万历年间,汤显祖因批评市政,被神宗皇帝贬官至广东雷州半岛徐闻县。他在南下途中,沿途游历,深入民间,并到过澳门,见到异国风情,通过翻译,了解澳门情况。
  汤显祖的南下和澳门之行,冲击了他的思想观念,促使他对现实的思考。在传奇巨作《牡丹亭》里,柳梦梅家在广州。随着剧情发展,把他与澳门联系在一起,如第二十一出“谒遇”,就有柳梦梅来到澳门(香山澳)多宝寺,在这里他的经世安民的方略得到官员的赏识,赠他上镜的路费,希望他的才学献给天子。柳梦梅到澳门是《牡丹亭》情节重要的转折点。
  汤显祖是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古代文人。他留下了几首关于澳门的七言绝句《香澳逢胡贾》,《听香山译者》、《香山验香所采香口号》。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澳门的风情、人物及华夷贸易,成为最早的澳门文学及记载澳门中西交往的历史重要文献。

在文学中建构有血肉的丝绸之路
  很多年以前,作家熊育群就开始关注丝绸之路。为了更深入的体验和观察丝绸之路,他走通了从西安到伊斯坦布尔的路程,即从前的丝绸之路的主体路线。之后,他有了很多思考,并写了一系列的散文。他思考了丝绸之路出现的原因,人们因为文明,关照自己的生命走到了一起。在这条路上,三大宗教传播开来。为此,他写下了系列散文。
  王刚是一位在新疆长期生活的作家。去楼兰考察时,他听见一群维吾尔族歌手在唱歌。歌词中不断重复着“伊斯坦布尔”。问起来,歌手们说这首歌已经传唱了上千年。2013年底,他的小说《英格力士》土耳其语版本出版。王刚受邀去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访问。他感觉奇妙极了。歌中所吟唱的地方一下子和现实连结在一起。“现在已经不是一千年前了,我们说什么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很多节点是交叉的,互相之间都会产生影响。”王刚认为,随着交通和讯息的发达,这种交叉和融合将会越来越多,所以不必太过强调两者之间的分别。
  冯玉雷1992年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经南下,在珠江口坐船到海南,想体验一下海上丝绸之路。这趟旅程让他发现,他对这方面一片茫然。所以南方之行结束后,他又回到了西北,将全部心血都投注在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创作上,创作了大批以此为素材的小说、电视剧、纪录片等。2012年,他去《丝绸之路》杂志社担任主编。
  以上三人,不约而同地提到文学对于丝绸之路的重构问题。对于丝绸之路的探索,同为新疆作家的王刚并不赞成大家都去做考古学家。他认为,东西方民间的交流一直持续着。从这个角度来说,丝绸之路从来都没有断过。所谓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路,更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情感、记忆、生活、成长经历等等组成的。就文学创作来说,合理的想象和推测是必要的,我们称那个为重构历史。
  历史学家李庆新建议,海洋文学要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建构,以海洋本体建构海洋文学,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这样才能在面向未来的时候,在大的语境下,对丝路文学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他以史学家态度对“海洋文学”这一新的提法(的确比较新,也许是他创造的)以后的规划作了设计:
  一是要对海洋文化、海洋文学这些人文遗产做系统的摸查,为新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准备。另外,对于域外资料也要加紧收集整理。
  二是要培植好队伍。他说,他知道有一个“东海诗群体”,就是很有民间特色的创作群体。有了好的队伍,就有了好的社会基础。
  三是加强学术的交流。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在于国内外的学术团体的切磋交流。
  其实,他认为,这些建议可以扩大到丝路文学的整体上来说。丝路文学将会为我们再创一个辉煌的丝绸之路。顺着这条路,我们将看到一条充满了鲜活生命的有血有肉的人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