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4月17日 星期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风水先生的能耐
发布时间:2014-05-25 来源:中山日报

    鄙邑赣南流行堪舆学,盛产风水大师,据说明十三陵择定者廖俊卿,传说中孙中山先生祖坟地的卜定者赖布衣等均是一时无两的业界人物。小时在乡间,左邻右舍的老人们常以他们为饭后谈资。或耳闻目染,以后,在阅览史书时,对这个群体格外留意。且让我们看看,这些风水先生在历史关键处歪打正着的能耐。
  话说李渊率众子反隋建唐后,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自恃有功,各怀鬼胎,意欲取老父而己代之,为此磨刀霍霍,阴以谋之。老大李建成联手老三李元吉对付老二秦王李世民,2>1,李世民处在下风。一日,李世民上朝途中,与御用风水先生傅奕碰了个正着。傅奕对他端详了一阵,嘴角泛出神秘一笑,然后径自而去。
  傅奕的神秘一笑,让秦王大为不解,连夜差心腹上门探询。拗不过来人的纠缠,傅奕只好道出实情。他说,昨夜仰观天象,发现天呈异象,太白星一直闪烁在秦王属地上空。“太白经秦分,齐王当拥有天下”,这意味着什么呢?秦王李世民该坐上皇帝大位了!
  听得心腹的汇报,李世民心中大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吩咐属下不准再度提起,否则格杀勿论。但不知哪个环节还是出了纰漏,老爸李渊还是听了点风声,对这个“反骨仔”的反心大为动怒。但还是不太相信亲生儿子会胆生篡位之心,但想问个究竟。于是,即宣李世民进殿。听旨之后,李世民极度恐惧,一时手足无措。
  去,或不去?时间不会给他太多的考虑。在谋士魏徵等的撺掇下,李世民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先下手为强,绝境求生。于是,李世民率亲兵杀向大内皇宫的北宫门,历史上最血腥的“玄武门之变”发生了,手足相残,李建成、李元吉被诛杀,李渊在尉迟恭的刀戟威逼之下,宣布传位其子、秦王李世民。
  因为傅奕的一句谶语,促使李世民提早动手。否则,说不定反成自家兄弟的刀下鬼也未曾知。若是,则往后的“贞观之治”或无从谈起。
  明代的蓝道行,是嘉靖的贴身风水大师。晚年的嘉靖沉湎道学,二十多年不理朝政,导致朝纲不振,奸佞当道。奸臣严蒿严世蕃父子把持权柄,贪墨受贿,结党营私,打压忠良。徐阶、张居正等朝中清流几欲除之而后快,但是严氏父子盘踞日久,权势中天,难以撼动。无奈之下,清流力量只好通过宫禁太监冯保与蓝道行接上关系,并准备借其力量扳倒严党。
  此时嘉靖统治下的大明,政道败坏,民不聊生,被海瑞直斥为“嘉靖嘉靖,家家干净”!屋漏偏又遇连夜雨,各地连年干旱,哀鸿遍野。身居深宫的嘉靖爷自然也略知一二,但也束手无策。一天,在连叹息几声之后,嘉靖问侍立一旁的蓝道行:“我大明国事何至于此?是否是朕德位不配啊?”蓝道行煞有介事地掐了一下手指,沉吟了一会后说:“吾皇圣明,臣卜了一卦,此乃朝中出了奸人。”闻听此言,嘉靖皇帝猛一转身道:“既如此,天无不覆,上天何不收了这等恶人?”早有准备的蓝道行缓缓说道 “此等恶人,上天有待圣明天子便宜处置。”嘉靖皇帝智商还是很高的,他听懂了。
  未几,严蒿的首辅一职被下旨解革,徐阶接任。严世蕃则流徙岭南,后又被处于斩首。嘉靖皇帝驾崩后,裕王继位,是为隆庆帝,既位不久死去,其子朱翊钧继任大统,即万历皇帝。因为有这个机会,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由此走上大明政治舞台,并有了“一条鞭法”的改革,大明至此才缓了口气,有了短暂的中兴之治。
  充满浪漫思想的杨广,也是风水的热衷者。
  弑父登上皇位之后,起居大兴城,隋炀帝觉得浑身不舒服。或许,父皇血溅皇宫,这股腥味一直氤氲着,让他憋不过气来。于是,他着人将术士章仇太翼找来,想问问自己的运气和大隋的国运。
  章仇阅人无数,最善察言观色,一番筹算之后开腔道:“陛下木命,雍州为破木之冲,不可久居。”什么意思呢?说的是杨广命里属木,而雍州(都城大兴城所在地)是克木头的,冲犯杨广,对杨广非常不利。有破解之策吗?杨广很紧张。有啊,迁都!章仇答道。听罢,杨广暗暗吃惊,因为之前,杨广的谍报人员早已传回民间流传的一句谶纬之言:修治洛阳还晋家。
  杨广当年被老爸杨坚封为晋王。这与“晋家”高度对应。难道是天意?稍作沉吟之后,多血质气质的杨广即刻作出决定,迁都洛阳!洛阳地势非常险要。北是邙山,南近伊水,依山傍水,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万一有险情,进退有据,伸展自如。若遇有突发事件发生,各地勤王之师可在第一时间合力包抄,大可警慑不臣之心。此外,按当时的版图,洛阳正居帝国中心,这恰可满足当国者位居中央的心理。选都洛阳,也有利于帝国行政,号传天下时,政令行走距离恰是相等的半径。由此观之,迁都洛阳,确实是不二之选。只是杨广多年的穷兵黩武,已使百姓疲惫不堪。章仇的迁都建议,也没能给他带来好运气。
  那年月,科学难言倡明。诩称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的风水术士,自然成为由“已知”通向“未知”间的重要媒介。因有如此大的本事,这些奇人异士往往成为角斗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他们的选边站队又极可能打破脆弱的政治平衡。于是,偶然的因素,往往导致历史出现拐点。□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