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争创发展新优势
作者:关瑞麟 发布时间:2014-10-20 来源:中山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办法推进改革”。为顺应新一轮深化改革的浪潮,西区积极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主动作为,在城乡一体化、服务业转型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四方面先行先试,获得更大“改革红利”,不断增强西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争创发展新优势。.

  ■争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优势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继续建立健全符合区情、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将设立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沙朗片区幸福提升工程,每年统筹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增加一批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一批居民的就业创业能力,争取在2020年基本实现沙朗片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突破要素资源统筹改革。进一步强化“全区一盘棋”的理念,加快建立健全要素资源管理制度,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推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提高对重大发展项目的承载能力。
  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改革。加大对富华商圈和彩虹片区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力度。加快河涌整治及居民休闲场所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和民心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每年确定若干个建设改造项目,缩小城乡规划建设差距。
  加快特色产业升级改造。推进西区汽车街转型升级,改造彩虹大道 “汽车一条街”,。规划建设一个高端的“彩虹汽车文化城”,打造一个涵盖汽车历史博物馆、汽车饰品超市、汽车驾驶体验园、汽车改装区、汽车旅游服务中心、二手车交易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汽车综合发展服务平台。

  ■争创服务业转型发展新优势
  做足做好存量文章。西区传统服务业占相当大的比重。西区重点推动这些存量就地改造升级、转型发展,坚持存量拓展优化与增量引进提质并重,鼓励传统服务业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改造,提高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
  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引进增量方面,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重点是发展符合西区实际的现代服务业。围绕中医养生基地的七大健康产业开展专项招商;继续富华道商圈建设,努力引进和建设一些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商业综合体,形成传统服务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先发展的 “新老相映”、“星月同辉”的产业发展格局。注重吸引现代服务业的外资项目落户,通过外资项目的引进来消化和吸收外国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营模式和领先的科技技术。
  全力打造发展平台。重点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平台。按照产业集聚区和生活配套区统筹建设、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推动现代化的酒店集聚区、高端商务办公集聚区和标志性文化休闲区的建设,把试验区建成“休闲商务中心(RBD)”的核心支撑点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
  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向科技要后劲、要效益,以此促进产业和城市“提质扩容”。充分发挥专业市场集中度高和产品适合电商营销的双重优势,利用全市最大的电脑市场这一优质资源,大力发展现代信息业,建设专业网上交易市场。

  ■争创行政管理体制新优势
  营造一流政务环境。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实现由“政策洼地”向“政策优地”、更向“环境高地”转变。编制好权责清单,在简化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社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推行并联审批,压缩办理时限,进一步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加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行政服务中心,提高一线服务群众的质量,提高群众对政府的满意率。
  激发基层活力。在责权利下放的同时,要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实现干部向一线倾斜。要整合人力资源,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局“五统一”和“三分离”运作,并成立综合性的市场监管机构。以沙朗社区为试点,积极探索沙朗片社区社会事务管理与集体经济组织分离的运作模式,减轻社区压力,增强社区活力。与上海映绿共同创建中山青年社会创新促进中心,开展中山公益性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与培育的合作。

  ■争创社会和谐善治新优势
  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集社会救助、居家养老、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社区福利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文体活动组织的培育扶持,大力普及群众文化活动。三是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做好危房改造工作。
  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建立信访听证会制度,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架构和法律顾问室制,积极把涉诉涉法信访引上法治化轨道解决,坚决依法落实信访终结机制,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权威,强化法治观念。
  加大社区管理力度。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其运作有序,同步建立社区信息化管理模式和网格化管理体制。
  发动全民积极参与善治。全民共治是西区和谐善治的重要经验。近年来,我们通过全民修身、全民治安、全民禁毒、全民“创文”等形式,有力调动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要进一步深化各种社会协同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新老中山人共建共享、边建边享。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采取合作服务、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通过建立孵化基地,促进其发展。
  (作者系西区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