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普及国学与常识教育
作者:胡波 发布时间:2016-04-18 来源:中山日报

    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简称,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推动国学研究,普及国学知识,回归文化传统,重振民族精神,提升思想境界,促进社会和谐,一直是中山市国学促进会的立足点与出发点。自成立以来,中山市国学促进会在大力推动国学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的同时,还不失时机地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微信平台和传统媒体,将国学推送到海内外,使中山市国学促进会像国学一样牵动着海内外中国人的心。
  时至今日,究竟什么是国学,人们还似乎并不十分清楚。有的说国学就是研究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有的认为国学就是研治经史典籍、考镜源流、辨析词义,有的真的以为琴棋书画就是所谓的国学,有的甚至打着国学的招牌,干着散布封建迷信的勾当。其结果是,真正的“国学”不常有,歪读或戏说国学的现象到处是;真正的专家学者不常有,自诩的“国学大师”满地走。究其原因,实为得其形而忘其本,取其器而失其道,真正意义上的国学,在一片喧嚣声中,逐渐偏离了它自身的航向,也失去了它自身的光华。
  其实,国学有它自身的结构和逻辑,也有它内在的本质和特征。所谓国学,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学术。明清之际的方以智曾将国学分为三种:一质测之学,即自然科学;二通几之学,即哲学;三宰理之学,即关于社会政治的学说。清代学者则认为国学包括三大类:一义理之学,二考据之学,三词章之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义理之学即哲学,考据之学即史学,词章之学即文学。晚清以来,一些重视国计民生的学者又提出了经世之学,即关于政治经济的学问。这样总结起来,国学大致包括哲学、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以及宗教、艺术等等。其中自然科学有天文、算学、地理、农学、水利、医学等。由此也不难看出,真正意义上的国学不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且有专门学问和普通常识之别。其知识和思想,既有真知灼见,又有谬妄之说。因此在推广“国学”时,除了正其名、求其实之外,还必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恶扬善,去丑溢美;除了增强专家学者国学专门学识之外,还必须注重国学常识之教育,这样才合乎国学传播之理和社会取用之道。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也许国学常识教育更加重要。百年前,国学大师梁启超曾说,“常识者,谓普通常识,人人所必当知者也,夫所谓一物不知而引以为耻也,又非谓穷学理之邃奥,析同异于豪芒也。然而自然界、社会界之重要现象,其原理原则,已经前人发挥尽致,为各国中流社会以上之人所尽能道者,皆须略知之;又本国及世界历史上之重大事实,与夫目前陆续发生之大问题,其因果相属之大概,皆须略知之。然后其持论乃有所凭藉,自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1)他还特别强调:“做人要有做人的常识,做国民要有做国民的常识。晓得本国文献,便是国民常识的主要部分。”(2)在梁启超的眼里,常识就是国民应该具备的普通学识,尤其是“本国文献”和“本土文化”。在梁启超看来,古代文化典籍应理所当然地构成“国民常识”之基础,如“四书之诵习,其盛乃驾‘六经’而上之,”“其书遂形成一般常识之基础,且为国民心理之总关键”,其中的《大学》、《中庸》,“既已人人诵习千年,形成国民常识之一部,其地位与六经诸子相并。故凡属学人,必须一读,无可疑者”;“其语调字法,早已形成文学常识之一部”。如谓“《左传》自宋以来,列于《五经》,形成国民常识之一部。故虽非专门史学家亦当一读;”《礼记》“诵习之广,次于《诗》、《书》,久已形成国民常识之一部。其中精粹语有裨于身心修养及应事接物之用者不少。故吾辈宜宝而读之。”(3)也就是说,凡是高深的学问,新奇的技术,玄妙的道理,最初只是少数人的专利,或专家学者的特长,但一旦其广泛传播,为社会所共知和大众普遍所应用,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常识的一部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是如此,历史、文化、艺术等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同样如此,其初大都属于专门的学识,后来通过媒体、演说、戏剧和文艺作品以及学校等渠道的传播,而逐渐深入民间社会,成为大众社会生活中的常理和常识。
  严格说来,常识教育不只是针对普罗大众的施教行为,而首先也是一种自我要求和自我修养。常识既为立人之根本,也决定国家之命运。美国人潘恩的《常识》一书,曾改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理念和社会观念,影响了美国政治社会的发展。在20世纪初的中国,同样有人看到了常识对于国家和人的作用和意义,“人之欲自立也,则具备常识,其最要矣。为国民之一分子,而于国中必需之常识不能具备,则无以自存于其国;为世界人类一分子,而于世界上必需之常识不能具备,则无以自存于世界。若此者,有劣败以归于淘汰已耳。”(4)梁启超也说:“有了专门训练,还要讲点普通常识;单有常识,没有专长,不能深入显出。单有专长,常识不足,不能触类旁通。读书一事先辈最讲专精同涉猎,两不可少,有一专长,又有充分常识,最佳。”(5)在梁启超看来,常识不仅是人人必备的基本知识,而且成为提升治学做人境界的必要条件。他在《常识·文范》卷首语《例言》中就强调:“各种科学,无论形上形下,均为常识所必需。而道德伦理、风俗宗教、政治经济诸端,于锻炼德性知识,及养成完全人格上,尤为重要。”(6)但是,今天许多人不仅缺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民生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数典忘祖,而且也无视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礼仪礼节等做人做事的必备常识,往往是说话背离常识,做事违反常规,待人不合常理,生活不在常态,结果自然闹出了不少笑话,引起了不少矛盾,招来了不少麻烦,产生了不良影响。皇帝的新装,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家喻户晓的故事,就是缺乏常识、违背常理而闹出的笑话。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做事干活没有法律法规常识,待人接物也缺乏基本的礼节礼貌,就必然违法乱纪,处处碰壁。当今社会,交通违章事故频频发生,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就是明证。总之,缺乏常识,违背常理,不合常规,不在常态,于己无益,于社会有害。
  值得肯定的是,中山市国学促进会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既像孙中山先生所说的那样在研究和推广国学时始终坚持“取法乎上”,每年举办系列高端高水平的国学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会,在为国学正名的同时,也深化和拓展了人们对国学的认识和了解,又充分利用新媒体和各种对话交流平台,以大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不失时机地普及国学知识,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遗余力地传播国学正能量,使国学逐渐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所不可少的常识、经验和智慧。如《国学论道》系列活动之《国学商道》、《从<论语>看孔子的真精神》等在元一沉香体验馆的开讲,《中医经典里的健康智慧》、总裁修身读书会之《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鹰唛2015年中山市第二届国学文化周系列公益讲座对 《黄帝内经》、《道德经》、“儒家思想”、“传统文化和国学基础”等的名家解读,以及对《父母规》的广泛推介,就把国学经典与现代企业社会生活和个体修身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变专门学识为公民常识,变个体经验为大众智慧,变优秀传统文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普及国学常识,是回归文化传统,进入社会生活新常态的不二法门。可以肯定地说,在将国学转化为公民常识的过程中,中山市国学促进会已经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也为如何普及国学,加强公民国学常识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者系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