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页 | 活动动态 | 全国动态 | 最新推荐 | 好人榜 | 我要投票 | 我要推荐
 

【诚实守信】陈焕标:40年诚信经营老字号烧味店用心传承石岐味道

陈焕标证件照.jpg

好人档案 

    好人姓名:陈焕标

    好人身份:美味香烧味店店主

    好人类别:诚实守信


    陈焕标,男,56岁。1980年,在经历一年之内换了17份工后,陈焕标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并为之打拼的事业,创办了“美味香”烧味店,一做就是40年。40年来,陈焕标坚守匠心,钻研烧味制作,他坚持真材实料,严把每道关口,出品安全美味,价钱实惠公道,他出品的烧味成了街坊的至爱,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标哥,赞他是石岐街出品的又一位“工匠榜样”。

    多年来,陈焕标始终默默地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人、回报社会。每次见到生活困难的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他都主动打折优惠,有时甚至还免费赠送。在店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能营业的时候,陈焕标却仍然没有闲下来,他为周边的独居老人买菜并准时送到家里,分文不收,感动街坊。

忙碌了几十年,快到60岁的陈焕标仍然坚持亲力亲为经营烧味店,为的是对中山味道的传承,是传播诚信服务助人为乐的正能量。在博爱之城中山,他觉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也是一种博爱精神。


    40年人间烟火打造诚信烧味

    烧味,一种非常贴近老街坊生活的食物。叉烧、烧猪肉、烧鸭、烧鹅、烧腩骨......从小吃到大。烧味档,是人间烟火的缩影。40年前,陈焕标的烧味店经营之初,刚刚起步的他一无资金、二无经验、三无场地,店铺狭窄紧凑,没有精致的装修,没有热情的服务员,有的,只是充满诚意的烧味。

    陈焕标用了17份工作的经历,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行当——做烧味,对这一行,他投入了全部的心血。他拜访名师学艺,从肉质到火候,每一个流程都反复尝试,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出品风味不断完善。为了在经营中站稳脚,陈焕标始终坚持诚信为本,顾客就是亲人,信誉就是生命,大到金猪食材,小到豉油蘸料,他都精心选料,用心制作。

    作为以食为主的烧味店,陈焕标深知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把它作为诚信经营、恪守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四十年里,他始终以诚信为本,质量为标,在原辅食材采购源头、制作流程等每一个岗位和环节,坚持每天亲自购买新鲜肉类,反复检查,确保购进的菜品的质量,严把每一道关口,决不允许一件问题食物进入店中,从源头上保证为顾客提供卫生、安全、健康的食品。

    陈焕标做人做事的诚实严谨,获得了众多街坊的认可,几十年来始终照顾烧味店的生意。随着本钱和声誉都水涨船高,陈焕标并没有忙于提高价位扩大经营,店里所有的烧味仍然坚持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受益于消费者。

    在日益繁华热闹的石岐老街,陈焕标坚守着“德为先、诚为本、一点一滴铸就诚信”的服务理念,货真价实,真诚对待每一位顾客,保证街坊放心购买。对顾客提出的合理要求,他及时给予解决,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

    四十年来以质量求生存,价廉创优势,以诚实待客,热心服务,遵纪守法,让陈焕标受到了街坊们的认可,他的“美味香”烧味店也被大家誉为信得过的老字号。

    坚守石岐老街诚意释放正能量

    陈焕标永远忘不了,在四十年的风雨经营中,是周围街坊朋友帮他渡过了无数难关。现在自己的生活变好了,更要帮助有需要的人,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抱着这个想法,他始终默默地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人、回报社会。每次见到生活困难的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前来买饭买烧味,他都主动打折优惠,有时甚至还免费赠送。

    有一次,陈焕标发现一位平时十分节俭省吃的建筑工人,竟然点了一份肉量丰盛的盒饭,出于好奇上前询问才知道,原来工人需要长期在千米高空作业,耗费大量体力,需要及时补充。陈焕标知道这个情况后,不仅给那位工人顾客加餐,还给他半价优惠。用陈焕标的话说:“小伙子为了建设中山辛苦打拼,我也要尽自己绵薄之力,让努力打拼的人能吃好吃饱,减轻一点负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很长一段时间,商铺不能营业,陈焕标却仍然没有闲下来。他发现周边的一些独居老人因为受疫情影响不能出门买菜,于是他每天都义务帮老人买菜并准时送到家里,老人把买菜钱还给他,但陈焕标分文不收,让老人们十分感动,大家都说陈焕标对待老人如亲人一般。

    如今,标叔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家人都来劝他,忙碌了几十年,应该要退下来,颐养天年,过过好日子。但陈焕标却坚持亲力亲为经营他的烧味店,为的是对中山味道的传承,是传播助人为乐的正能量。在中山这个博爱之城,他觉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就是自己身为中山人的博爱精神。


技术支持热线:0760-88881015
 
广东省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E-mail:wenmingzs@163.com 联系电话:0760-88318200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中山网  中山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