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页 | 活动动态 | 全国动态 | 最新推荐 | 好人榜 | 我要投票 | 我要推荐
 

【敬业奉献】赵健成:“80后”扶贫干部扎根基层“造血”粮田

赵健成.jpg


好人档案 

    好人姓名:赵健成

    好人身份:东凤镇驻粮田村扶贫队队员

    好人类别:敬业奉献

      赵健成,男,1988年2月出生,东凤镇政府派驻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粮田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驻村期间,他主动承担整个派出扶贫队伍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制定落实所驻村一户一策、一人一案精准帮扶措施,落实消费扶贫任务,主动落实贫困劳动力就业推荐;通过引导开发扶贫产品新口味、改进提升产品外包装、发放种养补助等措施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成占地约70亩的“凤嘴蒜头”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形成年产量约40吨,总产值约120万元的“凤嘴蒜头”扶贫产业。截至2020年底,赵健成同志所驻的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7万元,比2016年(0.6万元)增长15.17倍,全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860.62元,比2016年(7861元)增长1.53倍;36户贫困户130名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36.9元,比2016年(3562元)增长3.41倍。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南方日报》、《新快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赵健成:“造血”粮田》个人扶贫事迹专题纪录片登陆学习强国平台。

      (一)扎根基层,深耕农业农村工作,情系贫困群众

      土生土长在普通农民家庭的他,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到“北上广深”闯荡“江湖”,而是毅然选择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中山市东凤镇,投身到基层一线的农业农村工作中。正如他所说的“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农村是一个大熔炉,更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广大有志青年需要到农村去历练,广大农村也需要知识青年去添砖加瓦、锦上添花。”自新时期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一直向往成为一名光荣的扶贫队员,奋战到脱贫攻坚战的一线。他认为,脱贫攻坚战一线既能让自己得到锻炼和成长,更将成为自己一生当中宝贵的经历和财富。2019年3月,正值脱贫攻坚工作迎来全面决战决胜阶段,在得知组织部门正甄选新一批扶贫干部对口帮扶潮州饶平的省定贫困村后,他毛遂自荐,放弃个人感情、告别年迈患病的父母,毅然踏上扶贫之路,奔赴远在千里之外的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粮田村,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扶贫干部,扎实开展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二)术业专攻,精准施策,想方设法谋发展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很难一下子胜任扶贫工作。然而懂经济、会管理,又从事多年基层农业农村工作的他,对扶贫工作自然驾轻就熟。他说,“读大学,除了教会你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人的自我学习能力。如果个人的自我学习能力修炼到家,那么出到社会工作,不管你接触到什么样的新任务,你都能运筹帷幄、游刃有余、应对自如。只要用心,做什么工作都不会是难事”。驻村扶贫工作两年多,他的足迹遍布村内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成员构成、致贫原因、收入状况等信息了如指掌、信手拈来。他深知,挖除穷根需要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盘根问底、摸清底数,一户一策、一人一案精准施策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两年多来,他的走访调研记录以及工作笔记密密麻麻写满了好几本。经过多次反复推敲论证,他为每一户贫困户梳理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脱贫帮扶措施。如针对缺技术的贫困户,他把“扶智”作为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种对口业务技能培训;对存在“等靠要”懒汉思想的,他加强政策宣传、心理疏导,落实“扶志”;对缺乏主导产业引领发展的,他拓展主导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而对于因病、因残、无劳力的,他重点落实政策兜底。在一系列因人而施的帮扶措施落地后,有效地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建立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0年底,赵健成同志所驻的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7万元,比2016年(0.6万元)增长15.17倍;全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860.62元,比2016年(7861元)增长1.53倍;36户贫困户130名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36.9元,比2016年(3562元)增长3.41倍。

      (三)贴近群众,服务百姓,争当贫困群众贴心人

       虽然刚接触赵健成这个年轻人的时候会觉得他有点腼腆,但是他对待工作的热情可以用“痴迷”来形容。网上有一个段子说,“某某某对待工作像极了爱情”,大概用这句话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为了进一步拉近与贫困群众的距离,他经常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打着手电筒进村入户。刚开始,由于语言不通,与贫困户之间相互不熟悉,很难交流。但赵健成不气馁,每次入户耐心宣传扶贫政策,嘘寒问暖,真心实意帮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随着入户次数的增多,贫困户把他当成了“家里人”,敞开心扉与他开始拉家常、聊产业、谈发展。贫困户林某锋说,“小赵真是我们的贴心人,一听说我们家有养蜂蜜,二话不说就向我买了一批,还说要是卖不出去就找他就好了,我现在可以放心扩大规模养蜂蜜,收入也有保障了”。村里面的主导产业是凤嘴蒜头种植、泡制和销售整个产业链。2019年年底大蒜丰收,又适逢新冠病毒疫情肆虐,贫困户都担心卖不出去。赵健成和驻村队长立即从中山找来了酱油泡制蒜头的配方和成品到村,鼓励凤嘴蒜头合作社负责人参照开发新口味。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凤嘴蒜头合作社对贫困户生产的蒜头实行了保底价统一收购,并且实行了统一泡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新开发的酱油泡制蒜头一经推出市场,获得了一致好评,价格也有了比较大的提升,贫困户都乐开了怀。对于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他也十分关注。今年,贫困户当中有4名应届毕业生,他提前入户调查就业意愿,在得知有意愿报考公职人员岗位的,他帮忙分析往年招考公告,查找和复印备考复习资料送到他们手上。村里贫困户林某心20多岁的儿子毕业后天天在村里游荡无所事事,还经常向家里80多岁的老奶奶拿零花钱,他得知后,立即找他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勉励、敦促他找一份工作,为家庭脱贫尽一份力。了解到他的就业意向后,又推荐小伙子在邻镇一家汽车修理厂做学徒工。在年初新冠病毒肆虐之际,他放弃个人休息时间、逆流而上,大年初六就正式回到所驻村,协助村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到岗哨测体温排查外地进村人员,走访贫困户关心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以及指导贫困户学生如何接受网络线上学习。一提到赵健成,村里贫困户无不竖着大拇指说,“小赵是真心实意来帮我们脱贫的,帮我们解决了不少困难”。

      (四)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甘当扶贫工作队“勤务员”

中山市东凤镇负责对口帮扶潮州市饶平县“两镇三村”,整个扶贫工作队共6人,很多日常工作都需要以对口帮扶镇为单位来开展。作为“万金油、多面手”的赵健成,自然而然地成为整个扶贫工作队的勤务员。他平常除了有条不紊、高质高效地处理好自己本来所驻村的各项扶贫工作任务外,上至整个扶贫工作队的日常工作总结、汇报、扶贫工作简报、扶贫工作“大事记”等资料的撰写、汇总、报送,下至整个工作队的来回交通费、办公费等财务报账手续均一手承揽,交办给他的每一项任务,完成的效率又高、质量又好。他对扶贫工作既有自己的见解,又有全局的把握,在2019、2020年度省考核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上,他率先制定了考核档案整理目录和共性考核指标资料模板供其余村队参考,个别做法还得到了驻县组的认同和推广。他所驻的村每年均代表潮州市通过全省扶贫开发成效交叉考核或第三方考核,均获得“好”评价等级。中山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调研智慧东凤平台时提出了要推动“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相融合的要求。赵健成凭借着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局把握以及对大数据平台方面知识和技术敏锐触角,一马当先拟好详细的对接方案,把开发思路、模块设置以及基础资料一一交给工程师进行开发,拟实现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消费扶贫产品产销信息,扶贫资金项目及资金使用动态信息等“六对接”。除此之外,他还自费购买了一台数据储存管理服务器,把三个村队的扶贫资料全部上传,方便各村队成员节假日期间回到中山后也可以实时翻查资料,及时填报各种各样的数据统计表,实现了远程信息化办公,有效提升精准帮扶工作效率。虽然比其他扶贫队员做的工作要多,然而他从来没有半点怨言。

      赵健成,就是这样一个一专多长的“万金油、多面手”,在从基层农业部门到宣传部门再到脱贫攻坚一线的历练中,练就了一身真本领、硬功夫,从种子选手到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静下来来能思考,走出去能干一番事业的“全能选手”,从青葱年少蜕变成长为“后浪”中的中流砥柱。他表示,“伟大时代铸就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培育了不断成长的我,作为新时代青年、新时代先锋党员,要一如既往牢守初心勇担使命,在脱贫攻坚路上继续奋勇向上、劈波斩浪、砥砺前行,让生命开出绚丽的青春之花”。


技术支持热线:0760-88881015
 
广东省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E-mail:wenmingzs@163.com 联系电话:0760-88318200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中山网  中山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