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页 | 活动动态 | 全国动态 | 最新推荐 | 好人榜 | 我要投票 | 我要推荐
 

心系小摊贩的城管科长

    为生计奔波的“小摊贩”曾活跃在中山大街小巷,市民曾对之又爱又恨。爱之是因为节省了时间,方便了买卖;恨之是因为乱摆乱卖、阻塞交通。如何在“小摊贩”和居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市城管执法局的罗美芳和同事们起草的《临时摊档设置管理暂行办法》,统一规范“小摊贩”,让全市56个点的3346个“小摊贩”和居民一起获得了舒适的生存空间。

    ■好人档案
    好人姓名:罗美芳
    好人身份:中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科科长
    好人事迹:罗美芳19岁进入社区居委会工作,经历了社区、市政府城工科、市城管执法局 (市城管办)多个城市管理部门,被同事称为 “中山城市管理的活化石”。而她和同事们起草的《临时摊档设置管理暂行办法》,统一规范“小摊贩”,让全市56个点的3346个(占地面积48707平方米)流动摊位在便民中找到了合理的生存空间。

 

    流动“小摊贩”有了固定营业点

    一份名为《临时摊档设置管理暂行办法》的文件,让中山城管系统的工作人员耳熟能详。2010年,罗美芳和同事们起草了该办法,用设置临时安置点的办法,解决乱摆乱卖、交通阻塞等问题,更兼顾了能让生活困难群众维持生计。

    说起起草该办法的原因,罗美芳说:“长期以来群众反映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制造噪音、影响交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对于群众的投诉,罗美芳该怎么为其排忧解难?2010年期间,罗美芳和同事来到东区兴文路、石岐区富溪路等聚集流动摊贩的地方调查,发现摊贩老板们赚钱也不容易。罗美芳说,如何在“小摊贩”和居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成为他们必须要做的事,既要兼顾居民的利益,也不能把“小摊贩”逼向绝路。基于对两者的考虑,设置临时安置点对小摊贩实行管理未尝不是一个办法。于是,罗美芳和同事们起草了《临时摊档设置管理暂行办法》。

    55岁的湖北人黄武在石岐区富溪路做补鞋生意,做“小摊贩”做了30多年。去年,黄武被规范到“缝补一条街”,从此他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摊位,“以前风吹日晒,现在有瓦遮头了。”他说。在“缝补一条街”,记者看到除了有遮阳遮雨的地方,街道还设置了照明灯,黄武和伙计们每天可以从10时营业到22时。

    50多岁的老卢在兴文路摆摊卖花生,他告诉记者,在2010年之前,遇到突如而来的大雨,他们会像惊弓之鸟,慌乱地往能遮雨的街角钻。那时候,他们属于流动摊贩,在街道上流动摆摊,如今,他们的身份还是流动摊档,但他们有了固定的营业场所,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在市博爱医院正门口,有一个类似港湾式候车亭的遮雨棚,就是老卢等人的营业场所。

    据了解,《临时摊档设置管理暂行办法》的起草让全市56个点的3346个(占地面积48707平方米)流动摊位在便民中找到了合理的生存空间。


    女儿日记让母亲内疚

    罗美芳现任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科科长。1979年,19岁的罗美芳进入社区居委会工作,经历了社区、市政府城工科、市城管执法局(市城管办)多个城市管理部门。丰富的工作经历,让罗美芳被同事称为“中山城市管理的活化石”。

    1994年,罗美芳被抽调到北区城管办工作。那时候,女儿就读小学低年级,一天,老师寄来孩子的日记,罗美芳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是女儿在日记里说:其他同学都能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到公园玩,但我总是没人陪,妈妈很忙,爸爸是一名人民警察。看着日记,很多过往的画面会在罗美芳的脑海里浮现:一次刮风下雨,学校通知家长要去接小朋友,罗美芳去晚了。当她赶到学校时,看到70多岁的家婆正撑着伞拉着孙女的手,哆嗦着在学校门口等车。

技术支持热线:0760-88881015
 
广东省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E-mail:wenmingzs@163.com 联系电话:0760-88318200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中山网  中山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