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页 | 活动动态 | 全国动态 | 最新推荐 | 好人榜 | 我要投票 | 我要推荐
 

愿作老竿扶新竹,化作春泥更护花

    ■好人档案
    好人姓名:徐兆昌
    好人身份:中山市三角镇蟠龙村关工委副主任
    好人类别:助人为乐
    好人事迹:徐兆昌,82岁,三角镇蟠龙村关工委副主任。2001年蟠龙村成立关工委,村“两委”请时年67岁的昌伯“出山”担任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他毅然挑起这副重担。接受重任后,昌伯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村里有13名学生,经常逃学、吸烟、打架、偷窃,被群众称之为“十三太保”,昌伯采取分化瓦解,对他们进行不厌其烦地帮教、终于使这些迷途的“羔羊”走回正道。他在家设立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点,辅导青少年300多人次。昌伯发起成立村“助学基金会”,筹集资金45.5万元,受助学生785人次。多年来,昌伯被镇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中山市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中山市“十佳关工五老”。


 

    在三角镇蟠龙村内,人们经常看到一位戴着草帽,骑自行车,来回于大街小巷,走家串户的老人,他原是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现在是副主任的徐兆昌,今年82岁,村里的人都亲切地称他“昌伯”。提起昌伯,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经常挨家窜户,拉家常,谈家教;解困难,帮就业;讲道德,除心结,得到昌伯帮助的青少年不计其数。
 
为下一代勇挑重担
    忙了大半辈子的昌伯,退休后应该过着含饴弄孙的悠闲日子。然而,2001年,村筹备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当时的村干部一致认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人选非昌伯莫属,于是请他挑起这副担子。昌伯深知这项工作难度大,但想到多年受党的培养,多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虽然年纪已67岁,为了下一代,为了村的未来,他毅然接受了挑战。自接受重任后,如何开展工作,他理不出头绪,彻夜难眠,苦思冥想,后求助村“两委”,村“两委”给予他极大帮助,推荐刚退休的老校长梁郁球做他的助手,并在经济上给予适当支持。在梁校长的协助下,从着手组建关工委架构,发动“五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对青少年逐个调查摸底实行帮扶等工作,昌伯都亲力亲为,根据村的实际情况自创路子,使关心下一代工作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地开展。如今,蟠龙村关工委下设10个关工小组,发动76位“五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对“十帮”对象实行“一对一”或“二对一”的帮扶,并实行十二年的跟踪帮教制度。由于村关工委的“十帮”工作落实,取得显著成绩,多年来都被评为镇先进单位,并且把蟠龙村关工委的做法在全镇推广。2007年,村关工委被评为市先进单位,他也被评为市先进个人。
 
  引导迷途“羔羊”走正道
    几年前,以麦某为首有“十三太保”之称的13名在校学生,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逃学、吸烟、打架、偷窃、酗酒,饮酒后还把酒瓶扔到水泥路上摔碎,以致伤人。群众意见很大,昌伯得知此事后,及时召开了村治保会、关工委、学校领导的联席会议,分析情况,研究对策,采取分化瓦解的做法,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对本村的6名学生,实行“二对一”或“三对一”帮教。并通知外村7名学生所在村的关工委,让他们也组织人员做帮教工作。昌伯自告奋勇,带头负责麦某的跟踪帮教工作。
    麦某父亲因病于4年前去世,家里有母亲和一个妹妹。其母一心忙于赚钱养家,对麦某疏于管教,麦某夜不归家,她只是批评一下就算,致使麦某变得越来越坏。昌伯对麦母说:“你这样辛苦赚钱,目的是让子女生活过得幸福,但儿子学坏,再多的钱也没有用,必须让儿子有一个好的品质和好的行为习惯,以后的日子才谈得上幸福。你应该负起对儿子监护的职责,首先想办法不能让儿子出夜街。其次不能让儿子群杂,放学后要求儿子立即回家,我会和学校联系,一齐教育好你儿子。”麦某的母亲听了他的话,意识到儿子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愿意配合他对儿子进行教育。但麦母提出晚上没有时间督促儿子。原来,她在制衣厂工作,晚上经常加班,不加班会被厂方辞退,这使麦母有些为难。昌伯于是找到制衣厂厂长,讲出麦某的家庭实际,请厂方允许麦某母亲晚上不加班,在家看管儿子。厂方见是关工委出面请求,就答应下来,还同意把钉纽扣的活儿让麦母拿回家做,使她一举两得,收入得以保证,晚上又可以在家督促儿子。和麦母谈好后,昌伯就找麦某谈心:“你父亲去世后,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你们兄妹,你作为哥哥,不为妹妹树立好榜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现在反而做一些让母亲伤心,群众怨恨的事,你这样做对得起母亲吗?”麦某受到教育,流着泪说:“我也想学好,但我的兄弟每晚都叫我出去玩,不去显得我不够义气。”昌伯安慰他,说:“你的兄弟,我们已经安排人给予帮教,他们再不会晚上叫你出街玩。你只要听母亲话,好好读书就可以了。”麦某点头认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麦某能天天上学,晚上留在家里,但是在家里看电视时间多,做作业时间少,母亲问他是否做完作业,他就说做完。昌伯到学校了解麦某的情况,班主任反映,他能天天上学,也能遵守纪律,就是缺交作业,成绩上不去。昌伯找到麦某,问他为何不交作业,他理直气壮地说:“不懂做,你叫我怎么做。”昌伯意识到麦某学习基础差,缺交作业,长此下去,可能重走旧路,“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昌伯再到学校找到麦某的班主任,要求班主任联合任课老师,对麦某学习给予开小灶,每天放学后,辅导30分钟。
    麦某有老师专门辅导,回到家里,认真做作业和复习,麦某的学习成绩慢慢地好起来,心也安定了下来,不再出夜街与他人鬼混。其他的12位成员,由于大家共同协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也得到转化,“十三太保”这个小团伙被瓦解了,这群迷途的“羔羊”终于步入人生正道。像“十三”太保这样的边缘青少年,昌伯成功转化18名。
 
真情温暖父子心
    转化一个青少年,等于拯救了一个家庭,让社会少一份负担。小梁是沙栏中学初三学生,他原来是调皮捣蛋学生,还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为伴,无心向学,经常逃学,出夜街,初一时各科成绩几乎都是全班倒数第一。得知该生情况后,昌伯主动承担对小梁进行跟踪帮教。
    当昌伯到小梁家找小梁做思想工作时,其父态度冷淡,不睬不理,对昌伯的帮教也不配合。原来小梁的父亲对村委会一直存有偏见,平时对孩子也疏于管教。面对小梁父亲的态度,昌伯并没用放弃,他明白,总有一天能改变梁父的看法。小梁家生活较为困难,昌伯向村关工委为其申请,从扶贫助学基金中拨出资金进行资助。通过反复帮教,小梁的不良行为得到改正,成绩也逐步提高。小梁的父亲见儿子在昌伯的帮教下,逐渐进步,他看在眼里,甜在心上,对关工委老同志的态度也热情起来,配合昌伯对儿子进行监护,并慢慢消除了对村委会的偏见。
    小梁初中毕业参加中考,考取了492分,被中山中专录取,虽然这个成绩并不很理想,但与原来全班倒数第一已是一个飞跃。小梁即将到中山中专上学时,昌伯和村关工委几位老同志到小梁家进行家访,小梁的家人非常热情,连声招呼让座。那天天气炎热,其父虽然跛脚,还一瘸一拐到附近一公里远的小卖部买来矿泉水和水果,真情款待关工委的老同志。
 
矢志追求关工情
    2008年,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昌伯不再担任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但村委要他担任副主任。对关心下一代工作,他一如既往,没有停止,只有追求。他除了在村校外教育辅导站担任辅导员、网吧义务监督员和家教讲师外,还在家设立校外教育辅导点。年纪大了,有时走家串户不太方便。他就把需要帮扶的青少年集中在自己家里,和他们学《三字经》,用“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头悬梁,锥刺股”等典故,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和刻苦学习教育。列举自己村多人通过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成才的例子,鼓励青少年以他们为榜样,确立人生奋斗目标。很多家长也登门求教,他更是要求家长懂得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到言传身教,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千万不能重智轻德,避免孩子畸形发展。据粗略计算,几年来到他家辅导点的学员和家长有300多人次。昌伯发起成立的蟠龙村奖学助学基金会,筹集资金45.5万元,受惠学生达785人次,他个人出资助学、解困、帮就业就有5万多元。由于昌伯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成绩显著,2015年获评中山市“十佳关工五老”。近日,有人问他,你做这份工作有什么报酬,他微笑地说:“我喜欢这份工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是给我最大的报酬,在有生之年,我还是乐意做这份工作。”
 
技术支持热线:0760-88881015
 
广东省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E-mail:wenmingzs@163.com 联系电话:0760-88318200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中山网  中山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