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 正文
◆《中山人在上海》将开拍◆我市诗人志愿者故事走进上海报告文学作家新著◆中山两诗人四川灾区创作归来用诗歌诉说重建的美丽家园
发布时间:2009-05-07
图为中山城市原点——孙中山纪念堂。
 
◆《中山人在上海》将开拍我市诗人志愿者故事走进上海报告文学作家新著中山两诗人四川灾区创作归来用诗歌诉说重建的美丽家园

    
我市“诗人志愿者”故事走进上海报告文学作家新著
《中山人在上海》将采访开拍

中山日报 2009年5月7日 第 5225 期 A2版  
      中山网讯  昨日上午,上海《文学报》社长兼总编辑陈歆耕携报告文学新作《废墟上的觉醒》到访中山。该书专辟章节,记录了包括中山诗人马丁林、龙威在内的 “中国诗人抗震救灾志愿采访团”的感人事迹,称他们是“流汗的志愿者、流泪的诗人”。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在参观完商业文化博物馆后,陈歆耕及广东省作协副主席杨克等人同我市的文艺工作者们欢聚一堂,围绕抗震救灾中的文艺创作、中山与上海的文化渊源等进行座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参加了座谈会。
    记者从会上获悉,在“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广州文艺》杂志以特刊的形式推出了报告文学作家陈歆耕的长篇报告文学 《废墟上的觉醒》。陈韵耕介绍说,《废墟上的觉醒》是第一本描写灾区志愿者情况的,在这部作品中,首次披露了参与救灾的志愿者人数、组成成分以及如何组织救助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并且第一次对外公布了部分志愿者的名单。在“最美的行为艺术”一章中,专门报道了包括我市诗人马丁林、龙威在内的“中国诗人抗震救灾志愿采访团”。
    庞大的灾区志愿者队伍中一直活跃着中山诗人的身影。继马丁林、龙威之后,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市诗人罗子建、叶才生又深入灾区采访创作,分别写了7首诗歌,用诗歌的力量来给灾区人民以抚慰。同时,诗人们还与平武县平通中学、北川中学等学校达成协议,拟开展百位诗人牵手百位孩子长期定点帮助活动,通过书信交流,给予孩子们精神上的支持。
    此举受到了陈歆耕等人的一致肯定,纷纷表示“诗人志愿者”的大量涌现,是中山文化高度自觉的一种表现。杨克说,在灾难发生一年之后,中山诗人仍能深入灾区,以诗歌来传达力量,用实际行动来支援灾区人民,这不仅是一种志愿服务的延伸,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山深厚的慈善文化,代表着中山人对灾区的关注绝不是暂时的,而是持续进行的。
    丘树宏在座谈会上指出,志愿者作为汶川大地震一道亮丽的风景,是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的,让人看到了中国的希望。陈歆耕选取题材的角度可以给我市的文艺工作者和媒体许多启发。
    丘树宏表示,中山和上海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渊源。上海滩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中山籍的名人,如阮玲玉、王云五、萧友梅等。今年下半年,我市将启动《中山人在上海》纪实片的采访和拍摄,派媒体参与采访报道,拟从商业文化的角度、文化艺术的角度以及新上海滩的中山人等多个方面深入挖掘中山人在上海的精彩故事。

中山两诗人四川灾区创作归来

用诗歌诉说重建的美丽家园


来源于:中山日报 2009年5月5日 第 5223 期 A4版 
    中山网讯  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中山诗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灾区的家园重建。近日,深入灾区采访创作的中山诗人罗子健和叶才生回到中山,分别创作了7首灾区重建的诗歌。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由中国诗歌学会和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山市超人电器有限公司协办,共同组建的 “中国诗人重建家园采访团”,于 4月24日—30日重返四川灾区采访,采访团由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祁人带队,共8人,其中包括中山诗人罗子健和叶才生。
    “四月,读书声胜过天使的歌声……”采访中,叶才生写下了《四川,依然美丽》的组诗,用诗意的语言诉说灾区重建欣欣向荣的景象。诗人罗子健则用博客记录了赴灾区采访的心路历程,他表示,令人欣慰的是,在灾区,他看到的不再是那令人痛心的景象,而是一地阳光。
    据了解,采访期间,采访团赴北川、绵阳等地,近距离感受灾区家园重建的变化。我市近50多位作家委托采访团,向灾区捐赠近400本书。诗人们还和平武县平通中学、北川中学等学校达成协议,拟开展百位诗人牵手百位孩子长期定点帮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