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文消息 >> 正文
重新修缮的中山郑观应故居迎来首批客人
发布时间:2008-08-21 来源:市文明办
重新修缮的中山郑观应故居迎来首批客人

8月17日,位于我市三乡镇雍陌村的郑观应故居,经过重新修缮后正式向外开放,由中山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主办的“绿色暑假 缤纷文化”历史文化亲子之旅,组织了100余名学生和家长走进郑观应的故居,共同探寻中山近代名人郑观应的人文史迹,领略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负盛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实业家郑观应的“商战”思想和实业兴国思想。“华鸿•水云轩”中山广播电视台金牌小主持一行90人,参加了此次参观活动。

    为了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提升我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市文广新局与郑氏后人签定了委托管理协议,对年久失修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郑观应故居进行了重新修葺,并精心布置了陈列展览和场景复原。今天,郑观应故居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首批客人。

    郑观应故居为郑观应出资兴建,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筑面积约210平方米。故居座北朝南,为二进三开间布局,前进为砖木混合结构,后进采用瓜柱抬梁木结构,整座建筑物保持了香山传统民居地方特色。现故居门额镶嵌一块长2.35米、宽65厘米的石匾,楷书阴刻:“秀峰家塾”四字,落款:“光绪二十九年孟春立”。饰有灰雕、墙画。屋内保存有木雕镂空神楼、神台,并雕有人物、花鸟、狮子等,木雕彩画雕刻精细,线条娴熟、流畅,具有中山清代的雕刻艺术特色,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屋内还存有:“奉旨出使暹罗查办事件”、“钦命广西分巡左江兵备道”两块木匾。

    郑观应出生于中山市(清朝名为香山县)三乡镇雍陌村,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负盛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实业家、慈善家,是中国近代史上改良主义的杰出代表。他提出“兵战”不如“商战”的著名言论,著作有《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南游日记》等。其中以《盛世危言》影响最大,对后来康有为领导的“戊戊变法”起到了先导作用;对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一定启发。青年毛泽东在湖南阅读了《盛世危言》,从此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1936年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这本书(《盛世危言》)我非常喜欢……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习的愿望。”
郑观应故居的重新修辑和对外开放,对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教育,推动文化名城建设,以及构建“三个适宜”和谐中山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附:郑观应简介:郑观应(1842-1921)字正翔,别号杞忧先生。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居易、待鹤、罗浮待鹤山人等,1842年出生于今中山市(清朝名为香山县)三乡镇雍陌村,1921年5月在上海病逝,终年80 岁。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负盛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实业家、慈善家,提出“兵战”不如“商战”的著名言论。1858年到上海学习经商,先受雇于英商宝顺洋行任买办,后与英商经营公正轮船瓮任董事。1874年任英商太古洋行买办、太古轮船公司总理,并开设恒古钱庄。 郑于1869年捐买功名,获清政府授予员外郎衔,次年再捐买升授郎中;1879年第三次捐买授乡卿衔二品顶戴。1880年被李鸿章委任为上海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总办,参加洋务动动。郑关心时政,热心西学,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逐渐形成维新改良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改良主义的杰出代表。主张变革以御外侮,办学校以育人才。著作有《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南游日记》等。其中以1893年刊行的《盛世危言》影响最大,该书长达30多万字,内容极其广泛。它的面世曾轰动一时,光绪皇帝阅后,下令刷印二千部,分送清朝大臣;对后来康有为领导的“戊戊变法”起到了先导作用;对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一定启发。《盛世危言》刊行那一年,毛泽东出生,二十年后,青年毛泽东在湖南阅读了《盛世危言》,从此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1936年他对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这本书(《盛世危言》)我非常喜欢……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