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真实而富有韵味的政治抒情诗
在外人看来,丘树宏大小都是一个行政“官员”,他从山区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做起,一路来做过特区市的副区长、体改委主任、区委书记、市委常委兼秘书长。接着又先后在中山市担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人生经历除了早期的务农和读书,几乎全部从政。很多人很自然地把“官员诗人”这顶头衔给了他,而且他写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政治抒情诗;但与大多数政治抒情诗不同,他写的政治抒情诗,不流于口号说教、不流于概念化。 “那一天,我去报社的自然来稿库(所谓自然来稿,就是投稿者既不认识记者,也不认识编辑,就往编辑部寄)取稿,自然来稿每天都很多,尤其是诗歌,能够被采用的是微乎其微。那天,我看到的那首诗歌题目是《北风吹过》。我当时眼前一亮,这是我做编辑以来看到的自然来稿中质量最高的其中一首。”羊城晚报原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左多夫仍然清晰地记得发生在1980年的一件事情,也正是他成了丘树宏在省级媒体发表处女作的编辑。 研讨会上,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吕雷说,激情是诗歌的血脉,生命的色彩,感情、柔情、温情、爱情只要融化在诗歌里,就成为了全世界最奇妙的精灵。诗言志,歌咏言,陶冶了国人久远、历久弥新的人文品格。丘树宏的诗歌,尤其是他的政治抒情诗很好地继承了这一可贵的传统,它与时下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口号化、公式化的诗歌不同,他的诗歌确实是经过炽热化的感情溶烈,用心血经过艺术的提炼,像熔岩一样从血管中流淌出来的。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原党组副书记王俊康说,丘树宏摒弃官场浮躁,追求文化品位、增厚文化底蕴,热情讴歌伟大的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最值得一提的是诗人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对社会强烈的关注,对改革热情的讴歌、对民族殷切的期盼,对生存深沉的思考。翻阅诗人诗作,看不到常见的那种逃避现实的吟风弄月,也看不到那种故作高雅的无病呻吟。 佛山市作协副主席、诗人张况说,政治抒情诗很容易写也很难写,就诗歌文本和文化视觉而言,丘树宏的《30年:变革大交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景式大型组诗》,这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标本的意义,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和感觉上的震撼。他摒弃了政治诗空洞的口号,以具体而真实的历史片段,搭建起平中见奇的思想和逻辑的骨架,用较为丰满的血肉,形象地展现了一副变革时代的风情画卷。汕头市作协副秘书长、诗人林丹华说,诗人丘树宏充分显示了用诗化的语言诠释政治命题的语言功力。他写的政治抒情诗,不流于口号说教、不流于概念化,以精心的构思、深刻的立意、诗化的语言,把一个个主旋律的试题诠释成激情似火、震撼心灵的诗篇,真可谓“直白平淡中见绚丽,舒缓悠长中见深刻”。
不要太把写诗的人的身份当回事!
张况说,从中国历史上看,古代文人从政似乎比当代文人从政要容易一些,至少那时候为官的文人不用太多顾忌“不务正业”和“附庸风雅”一类的非议和责难。学而优则仕,仕而忧则文,在知识贫乏的古代乃天经地义的事情。而现今目下,文人从政或官员著文则有在理和不在理的种种顾忌,实在难以一言弊之。 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员孙琴安说:作为政府官员,他们是社会变革的亲历者,他们在工作中会管理很多事情,每一个决策,他们都经常徘徊在一个个十字路口上,因此他比一般的普通公民更知道了解改革开放的过程。改革开放这类诗作由这些官员诗人来表达,那是最合适的了。如果你们也要求他们在为生活感叹,为找工作而犯愁,这个不现实。因为他不存在这个问题,他存在的是如何建设好这个城市,怎么来改变这个社会的面貌。我认为,他们来表现这些,是无可非议的,是理所当然的,是很真诚的。写作是个体的、多元的,你可以写你自己失恋的痛苦,混沌迷茫,他当然可以写他的政治抒情诗,两者不能对立起来。 霍俊明博士在 《以生命的名义演绎诗歌的行板——小论丘树宏诗歌》如此说:丘树宏的身份和工作关系应该说离诗意的诗歌状态较远,但是,丘树宏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停地用纯净的情怀追寻缪斯的脚步,以生命的名义演绎诗歌的行板,这就显得耐人寻味了。值得注意的是丘树宏的诗歌,从题材上讲可能更具有“主旋律”的色彩,但是,重要的是,诗人的情感是真挚的,他在复杂多变的时代面前勇于践行一个诗人、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可贵的是他时刻注意到自己是在用诗歌这种特殊的话语方式在说话。 省作协副主席、创研部主任杨克说,在中国,写诗与从政自古便有着难解难分的关系。唐朝之后就有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尽管后来改成了策论,但除了一部分武将,曾经两千多年没有一个官员是不会写诗欣赏诗的。上迄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下至“淡泊名利”的县令陶渊明,自古官员因诗留名者不胜枚举。当今中国政界,从前任外交部长李肇星到前任长沙市长谭仲池,在任上乐此不疲的仍不乏其人。我坚信,诗歌对于一个人高尚灵魂的熏陶作用,是不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减的。一个官员,首先他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完整的人,从这一点出发,为官者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则更是让人欣喜了。 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原党组副书记王俊康说,诗人丘树宏自觉执着的创作精神和孜孜不倦的创作热情源自何处?并非说因为是官员就有这个觉悟,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从他的诗作中,尤其是在他的 《生命的觉醒——20世纪70年代的忏悔》一诗中,我惊讶地窥探到,他人性中最为高尚的一种品质,那就是懂得了忏悔。忏悔这种善良的品质,往往在当今被张扬个性的现代人所遗忘,甚至掉弃。说实在的,不懂得忏悔的人,就不会有生命的觉悟,更不是那种真正意义上大写的人。
丘树宏诗歌努力回答了一个“我们今天需要怎样的诗歌”问题
研讨会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说,丘树宏长期潜心于诗歌创作,他的诗集《以生命的名义》曾获得2007中国年度最佳诗集奖。纵观丘树宏的诗歌,我感到,使命写作、生命写作是其创作的主调,丘树宏总是秉承诗人所应有的责任感,带着使命感去思考和写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命,以饱满的激情,质朴的语言,为时代和人民放歌,这是他的诗歌打动人、让人敬佩的突出特质。 省作协副主席、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蒋述卓说,丘树宏的诗歌是激情和理性并重,激情当中有着理性的思考。他是一位思考性的诗人,诗中有一种思想的涌动。正是在这种思考当中,他的诗歌才会让我们读起来有味,能够去慢慢地体会。不是很多诗歌的那种直白的、平淡的,他却是在诗歌平淡的语句中,体会出一种深深的思考。 廖红球说,丘树宏创作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技巧而更在于精神境界,在于这种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精神。现今,曾经处于文学中心地位的诗歌逐渐被边缘化,诗歌如何与时代契合、为大众喜闻乐见,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诗人是否代表着不食人间烟火,藏身于象牙塔,沉缅于个人怨艾,丘树宏的实践告诉我们,诗人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智者,站在时代的潮头和历史的制高点上,用先进的科学的思想,观察体现现实生活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丘树宏创作的“手机诗歌”,短小精悍,引起很大关注,并赢得广泛好评。我赞赏这种以手机短信充当文学载体的勇气和贡献,也支持以此为代表的多种形式的文学载体、文学文体和文学样式的革命。文学的生命在于创新,面对现代技术的日新月异、受众审美需求的逐步提升以及文化市场的急剧扩大,我们不仅不能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故步自封、怨天尤人,而是更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长袖善舞、独辟蹊径,加大文学传播创新的力度,增强文学传播的影响力,尽可能通过新兴载体和传播方式提高文学的社会效益。重新思索诗歌的价值和诗人的意义,探究诗歌在时代和文学中的定位,从丘树宏的诗歌作品和创作实践中,我相信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说,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日子里,我一次又一次地飞来南粤广东、深圳、东莞等地,参加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研讨会,说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这一片热土,不但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同时作家、诗人们为我们身处的这个变革大时代奉献出了如此高亢的华彩乐章。丘树宏就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时代歌者。我虽然读丘树宏的诗歌不多,但却留下了深刻印象。诗言志,他是一个真诚的诗人,每一句都是从心田流泻出来,带着诗人血脉的温度,充盈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生命穿透力。他还是一个热情的诗人,永远以诗人的童真,拥抱时代,拥抱社会,拥抱生活。丘树宏作为一名官员,直接投身于社会大变革的洪流。作为一位诗人,他乐此不疲地为大时代放声歌唱。他的诗很好地传承了中国诗歌创作的优良品格。这样的诗人和诗作,理应得到尊敬与褒奖。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丘树宏诗作的充分肯定,其实也鲜明地回答了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需要创作怎么样的诗歌?当然我们不排斥诗歌的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