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史迹径”首期工程3月12日举行揭幕仪式
|
商报讯 你对孙中山先生在家乡开展早期革命活动的故事有兴趣吗?想寻找他在县城石岐留下的奋斗足迹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可以去看一看分布在孙文西步行街一带的“孙中山史迹径”。昨日记者从市委宣传部了解到,“孙中山史迹径”的铜像已于近日与市民见面,“孙中山史迹径”的揭幕仪式将于3月12日举行。 三尊铜像展现不同时期的孙中山 据 “孙中山史迹径”策划人之一、市党史办研究室主任郭昉凌向记者介绍,整个“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线路的考察点共有十多个,其中首期工程包括中山海外同志社及宋庆龄题写的 “中山纪念图书馆”牌坊、天字码头、中西药局、日昇银铺、香山商会共5个点。从3月3日起,在宋庆龄题写的 “中山纪念图书馆”牌坊、日昇银铺和天子码头场景处,市民可以看到孙中山老年、中年、青年三个时期的铜像和宋庆龄的老年铜像,并且可以与铜像亲密接触。 “出现在天字码头的是青年孙中山,他正处于人生的鼎盛时期,因此铜像的身形英挺,形象意气风发;老年阶段的孙中山已经生病,体态发生了变化,我们塑造前参考了许多史料,着重在胡须、头发等细节上体现。”“孙中山史迹径”的设计、施工单位是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董事长、艺术总监刘大邦告诉记者,3尊铜像除了真实再现孙中山不同时期的风貌,还着重反映了“平民总统”平易近人的作风。在介绍设计理念的时候,刘大邦强调:“所有铜像都没有围栏,普通市民、游客可以轻松地走过去与孙中山先生合影。” 五个史迹点融入孙文西步行街氛围 据市建设局副调研员邓中生介绍,“孙中山史迹径”从去年12月底开始施工,前后仅用了2个月时间。“‘孙中山史迹径’的艺术气韵与步行街周围的环境氛围相协调,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邓中生表示,建设工程运用了中西合璧的艺术表现手法,5个史迹点的铜像与碑石、牌坊有机结合。 刘大邦认为,“步行街的南洋文化特色实际上就是中西文化融合的风格,在中西药局的场景里,市民可以从孙中山身着唐装以及毛笔、宣纸等细节上找到这种艺术特点。” 记者了解到,“孙中山史迹径”的落成将作为孙中山先生逝世84周年纪念活动的献礼,在3月12日上午举行揭幕仪式,届时市旅游局将组织一个数十人的首发旅游团,现场启动参观游览。
市民建议 如何打造旅游新名片
"孙中山史迹径"是一条集中展示孙中山奋斗历程的旅游线路,丰富了我市的孙中山旅游资源,有望成为中山旅游的新名片。3月3日,首期工程5个史迹点已经与市民见面,不少场景给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市民,他们对如何利用好史迹资源提出了建议。 □设置旅游线路指示路标 陈军(男,出租车公司调度):没听说过"孙中山史迹径"的概念,看来政府需要多做宣传。其实指示路标的设置可以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去过澳门大三巴的市民都知道,旅游线路指示路标在景区附近的街道随处可见,即使是第一次去澳门的游客都能根据指示,逐一游览所有景点。 □公交线路优先规划 龚汉召(男,企业管理人员):交通是旅游景点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建议公交部门针对"孙中山史迹径"规划优先的公交线路,在步行街的各个入口就近设立站点,让市民和游客下车后短距离步行就可以到达景点。 □旅游软件要配套 莫晓玲(女,教师):每个历史旅游景点都有许多背景故事和历史事件,普通游客很少会在旅游前做好资料搜集准备。如何让他们对景点产生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看导游引导水平。为了丰富孙中山的旅游资源,政府投资了100多万元建设"孙中山史迹径",各个相关部门做好了硬件设施配备,但旅游软件的配套也要到位,例如: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导游素质培训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