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1月17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文消息 >> 正文
中山女子陈燕艰难筹资200万在云南迪庆建慈善学校
发布时间:2009-06-22 来源:中山日报

陈燕到当地小学了解学校情况。

 

一个人的“香格里拉”

中山女子陈燕艰难筹资200万在云南迪庆建慈善学校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好多孩子要自己做饭。


 

云南香格里拉学校,孩子们渴望的眼睛。


 

面对镜头,孩子们很开心。


 

课间,孩子们在休息。


    ●核心提示


    一个人能筹200万元建一座慈善学校么?这对于一些企业家或者慈善基金会而言,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的女子来说,看起来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过去的两年中,一名叫陈燕的43岁中山女子,凭借自己的信念和力量,在云南香格里拉,一步步靠近这个梦想。今年2月份,这座位于云南迪庆州德钦县拖顶乡巴龙村的非营利全日制寄宿小学“迪喜”慈善学校开始动工兴建,4月份,学校的围墙等基础设施修好了。陈燕又开始奔走筹备校舍的建设资金。按照计划,今年9月1日,学校将开学,德钦县的40 多名贫困学生将免费入学。


建校缘由


孩子的生存状况让我眼睛湿润


    通往理想的道路,往往都是布满荆棘。
    6月16日晚,雍景园小学电教室,刚刚从香格里拉返回中山的陈燕,一边讲述她的慈善学校 "迪喜"的故事,一边与现场的听众交流。100多名听众中,有志愿者,有学生家长,还有中山的一些热心人士。
    "一个人办这样一个学校,听起来是一种梦想。你如何让那些捐款的人信任你,同时让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你有怎样的制度来保证公开透明?"现场一名女学生问道。
    面对不同的声音,陈燕很沉着冷静地进行了回答,并邀请听众们有机会去当地看看 。 "我明白在中国做慈善不难,但做好慈善却很难,让别人相信你很难。即使遇到指责和不解,我都要做下去。"
    香格里拉,传说中神仙居住的世外桃源。2004年,陈燕来到这里,高原湛蓝的天和灿烂的阳光,吸引了这位中山女子。她选择在当地留下,并开了一间名叫"青稞"的客栈。在香格里拉生活期间,陈燕经常深入当地藏民家庭 。"有的人家里,穷得连一个完整的碗都没有;有些学生,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有些学生要自己烧火做饭,吃的是面粉和糌粑。虽然当地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但仍有不少学生因为交不起生活费等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陈燕告诉记者,目前,对高原农牧民子女入学问题,国家已实行学费全免及补贴生活费的政策。不过,当地现有学校简陋、教师资源奇缺,这些问题根本满足不了当地孩子的需求。
    2007年的一次走访就此改变了陈燕的人生轨迹 。 "当我走进学校时,看到孩子们一字排开,在原始得让人惊心的炉灶上做饭。破旧的器皿,装着简单的食物、玉米或者青稞糊糊--"目睹这一切,陈燕的眼睛湿润了。从此,她萌发了建一所民办慈善学校的想法 。 "这个学校,要让孩子们有书读、有饭吃、有地方住。"



慈善力量感召的力量,从一个到三个到无数个


    一个人办一所学校——这所学校,不同于普通的希望小学。学校将负责300个孩子的吃、住,每人每月150元的费用将通过社会认捐方式;这所学校有6间教室,一间电脑房,一间图书室,还有两栋宿舍楼;建成学校,大约需要200万元的资金。这一切,听起来似乎是“痴人说梦”。但是,瘦弱的陈燕顶着重重压力,开始谋划起来了。
    “当我带着满腔热情和对学校的美好憧憬回到广东时,却遭遇了当头一棒。”向朋友倡议筹款时,一些老友把陈燕当成了 “疯子”。“有人推托、有人搪塞,最后都不了了之。”在一些热心网友的支持下,陈燕坚持了下来。
    2007年9月12日,经过半年多的筹划和准备,云南省德钦县教育局批复同意筹建“迪喜慈善学校”。作为非营利的六年制免费寄宿小学,迪喜慈善学校规定招生对象为孤儿、单亲家庭儿童、父母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的子女、最贫困家庭子女、已超过学龄的失学儿童等。学校将按照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教育学生,并增设藏语、英语和电脑教学。
    “拿着批复,我知道我再也不会放弃了。”陈燕说,选择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是找寻人生意义的另一种境界。感召的力量,让支持筹建学校的人们,从她一个人到三个到无数个。志愿者阿云带着一岁多的儿子从法国来到香格里拉,帮助陈燕打理客栈生意和筹建学校;青稞客栈的客人,自发为学校捐款;一批批志愿者来到香格里拉,送来当地急需的物资;一些企业家也纷纷来到当地考察教育现状。
    2007年10月,“迪喜”收到了第一笔100元的捐款;11月,两位匿名的中山市民分别捐出了5000元和35000元。2008年,杭州TA22同学会捐出30万元用于学校的基础建设。“目前,我们接收的社会捐款约40多万元。”陈燕告诉记者,虽然捐献的款项距离200万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学校已于今年2月份开工。
    6月2日,离开中山一年多后,陈燕回来了。在中山逗留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她陪18岁的儿子完成了高考最后的复习冲刺;此外,她还去了广州、珠海、东莞等地,向当地的志愿者团体宣传慈善学校的建设意义,寻找支持。6月17日晚,她踏上回香格里拉的飞机,因为6月19日,杭州的企业家和志愿者将前往学校考察。“如果顺利的话,可以筹集到校舍建设的款项。”陈燕说,今年9月1日,学校即将开学,预计首批40名学生将入住。目前,已有一些社会团体或志愿者表示,愿意认捐学生每人每年1800元的生活费用。“一支笔、一个本子、一条毛巾、一床棉被,都是我们需要的。你可以捐钱、捐物,也可以什么都不捐,只要你用一双关爱的眼睛看着我们成长,我们都心怀感激。”


陈燕其人
    43岁,中山人。1988 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1989 年跳槽到沙溪一家服装企业从事外贸工作,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代人。
    喜欢旅游。2004年,她在云南的香格里拉开了一间叫作“青稞”的客栈。两年前,因为邂逅香格里拉深山里藏族和傈僳族的孩子,深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现状的艰苦所触动,决定筹资建一所能让孩子们“有书读有饭吃有地方住”的慈善学校。


对话陈燕 
“我用人格和时间证明,无论多困难,我都会把学校办起来”
    记者:筹办慈善学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当初为什么不考虑通过一对一的帮扶这样比较容易的方式来帮助香格里拉的孩子呢?
    陈燕:刚开始提出筹备学校的想法时,身边很多朋友也都说,只要尽自己的一份力资助几个孩子就好了。但是我想到的是,资助一两个学生只能惠及几人,但办学校却可以惠及一方的学生。由于人口居住分散,西部地区难以集中规模办学,形成点多面广的办学格局,一师一校在德钦县达67.7%,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难以提高。
    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特别是在教育现状落后的西部,当地政府没有多余的能力解决学校的办学条件,老师基本没有机会到先进的地方进修,学习一些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在这个学校里,孩子们不仅能有较好的学习环境,更能接受到外界的思想和文化。办一所寄宿制的完小,以便集中教学,引进沿海或内地先进的管理和教学经验,让孩子们在学校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我们把这个学校办好了,并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和管理,传递我们的教学理念,那么对于当地其他学校的办学,也能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记者:两年前,提出办学校这个想法,到现在离目标一点点逼近。你觉得,你遭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陈燕:刚开始应该是资金筹备问题,但实际上,我觉得这个过程中遭遇的误解、怀疑、不信任才是最困难的事情。有些人觉得我疯了,有些人觉得我没事找事,有些人觉得我们这样一个项目不值得信任。在没有拿到学校的批文之前,因为有太多的质疑,我曾经一度不想做了。但是,千辛万苦拿到学校的批文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想过要放弃。只要你做的是利益他人的事情,不论大小,我相信一定会成功的。
    记者:近几年,民间公益组织蓬勃发展。但是,关于一些捐助的财务开支管理和监督等制度并不完善。你在筹备资金的过程中也曾经遭遇到这样的质疑?这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陈燕: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专门的网站,由志愿者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每一笔捐助和开支都将在网站上公布。此外,我们正在筹备俱乐部,通过俱乐部的形式,慢慢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制度,让大家知道,我们把每一分钱用到了刀刃上。我用人格和时间证明,无论多困难,我都会把学校办起来。


相关链接


“迪喜”慈善学校


    学校位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拖顶乡巴龙村境内,海拔1970米,距县城升平镇260公里,州府香格里拉县城90公里,丽江180公里。拖顶乡是德钦县人口最多的一个乡,总人口9800多人,以藏族、傈僳族为主, 由于山多地少, 人均年收入只有525元,远低于国家最低贫困线693元的标准。
    招生对象及规模:
    1).孤儿/无父母照顾的儿童;
    2).无父或者无母的儿童;
    3).父母残疾或长期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的子女;
    4).最贫困家庭子女;
    5).已经超过学龄的失学儿童
    学校拟招收学生300名。学校为非营利性质,旨在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享受学习的权利,在校学生学费及住宿费用全免,按照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教育学生,并增设藏语、英语和电脑教学。
    ◎文字  谢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