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影像,必将成为明天的历史!”这是中山本土“60后”摄影师、“中山好人”曾旻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曾旻雨(资料图片)
用曾旻雨的话说:“生于斯、长于斯,我热爱中山、热爱石岐,所以我要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里。”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谊,曾旻雨已坚持拍摄家乡整整40年。
近些年,他除了依托“曾旻雨好人工作室”,不断发展壮大好人队伍、传播好人故事还格外专注于纪实专题《石岐老街》系列拍摄,并采用“摄影+公益”的方式,将精品佳作送入社区、送进学校,讲述影像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中山的发展跃迁,品味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文韵味。在他的坚持不懈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山老街历史变迁。
讲述10张“中山照”背后故事
收获大批小粉丝
3月4日,曾旻雨受邀前往中山市石岐高家基小学参与“石岐街道‘好人之光 扬德行善’身边好人进校园宣讲活动”。当天,他在课堂上为150多名师生带来《石岐老街》影像公益课,精心遴选了自己拍摄的10张照片,向小朋友们分享中山城市记忆,向广大师生讲述自己的“摄影人生”和“好人故事”。
▲3月4日,曾旻雨受邀前往石岐高家基小学参与宣讲活动。江慎诺 摄
曾旻雨透露,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中山石岐人。20世纪80年代,他就斥巨资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从此,他的“摄影人生”开启。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用影像记录中山群众生活和城市变迁,被网友点赞“为民生留影像,为历史存记忆。”
在曾旻雨展示的10张照片中,有从高空俯瞰,灯火璀璨、韵味十足的孙文西路步行街;有承载众多石岐人儿时记忆的太平路大榕树头;有晚霞醉人、风光无限好的烟墩山塔;有苍翠欲滴、景色迷人的青溪路……每翻阅一张照片时,曾旻雨都会提问大家,能否认出照片中风光的位置。当得到一众准确答案时,曾旻雨都显得十分高兴,并如数家珍地向大家介绍起每一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当时情境,引申中山历史故事、建筑风情、人文记忆,讲述对应年代的中山城市形象、城市精神。
曾旻雨还向学生们展示了以《石岐老街》系列照片制作的明信片。他透露,该明信片由中国邮政发行,让中山城市影像通过一张张明信片寄向了更远的远方,让更多人认识这座城市。
活动结束后,曾旻雨在大家的欢送中先行离开。步行至学校榕树头下时,一大批学生抱着笔记本和中性笔跑来,将他围住,表示希望他能给自己签个名。看着这群热情洋溢的孩子,曾旻雨毫不犹豫地答应,签了一个又一个。“这完全是孩子们自发的行为,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这才是孩子们该追的‘星’。”高家基小学校长郑洁霞笑着表示。
发挥好人工作室作用
躬体力行带动更多人行好事
2017年,曾旻雨被评为“中山好人”。次年,“曾旻雨好人工作室”成立,这是中山首批4个“好人工作室”之一,也是全市第一间有实体工作室的“好人工作室”。多年来,曾旻雨以“好人工作室”为主阵地,不断发挥阵地“据点”作用,广泛链接更多好人和资源,凝聚广泛力量办更多好事、开展更有意义的文明实践。
▲曾旻雨好人工作室
曾旻雨笑称,通过走街串巷的纪实摄影创作,他还成为了好人模范“挖掘机”。此前获评“中国好人”的林以忠、“广东好人”的冯柏星、“中山好人”的陈焕标等人,都是他发现的。如今,这些人都成为了“曾旻雨好人工作室”的成员。他们常常一起到社区、到学校参加各种各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不厌其烦地向更多人讲述好人故事、传递好人精神。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石岐中学和石岐体育路学校设立了“好人工作站”,身体力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今,《石岐老街》的系列摄影创作仍在继续,曾旻雨至今仍坚持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一张“石岐老街”的照片。“不知不觉就坚持了11年。”曾旻雨说,期间,他还将镜头对准了火炬开发区、西区街道马山旧改区域、小榄镇等地方,组成多个纪实摄影专题,并公开发布4000多张纪实照片。
在这些影像的传播过程中,曾旻雨认识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热爱中山的人,感染不少年轻人加入城市文化保育队伍,还自发形成了一支以曾旻雨为核心的网络传播团队,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线上平台广泛传播城市纪实图片,开辟人文宣传的新阵地,带动更多市民传递社会正能量,为中山“文化兴城”贡献力量。同时,曾旻雨还积极参加基层宣讲和举办公益摄影展览,通过“好人”拍“好人”,用镜头和文字去记录好人背后的故事。他说,今后还将持续用镜头记录中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景,让10年乃至100年后的人,能通过这些照片,看到今天中山的真实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