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文消息 >> 正文
沙溪三月三|龙头环村:七百年非遗古韵等你来寻
发布时间:2025-03-22

  喧嚣中寻静,历史里探风。“沙溪三月三”将至,邀您走进省级非遗举办地、“中国传统村落”龙头环村,赏非遗古韵。明代屯军、民国模范乡,留存清代北极殿、华侨捐建学校等印记,2019年获评“中国传统村落”,这里就是沙溪镇龙头环村。


微信图片_20250325095121.jpg


  龙头环村地处中山市沙溪镇西北部,北靠凤岭山、南依狮滘河,明初洪武年间因屯兵制度,形成“九姓十三丁”聚居格局,初名屯村。清乾隆初年,因村形似游龙,北寨改名龙头环,南寨称龙聚环。历经700余年,已形成独特岭南古村风貌。


微信图片_20250325095152.png


  龙头环村称 “华侨村”,超千旅外乡亲。民国时,周崧捐资修设施、办校,以“教育救国”让村庄成“民国模范乡”;80年代,王达雄捐资建笑来幼儿园。村内碉楼、侨房融合中西风格,彰显华侨反哺。作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其形态完好,文化底蕴深厚。


微信图片_20250325095132.jpg


两座庙宇


  村中完好保存北极殿、关帝庙。北极殿建于清道光年间,是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与省级非遗“沙溪三月三”的载体,每年三月初三,龙狮在此“点睛”,再现清代《香山县志》所载“打醮”盛景。


  圣帝殿坐落于上街38号,自1867年建成,便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殿门上的阳刻石匾与阴刻楷书对联,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忠义豪情。


微信图片_20250325095223.jpg


七座姓氏宗祠


  村内存 “周、刘、王”等七座姓氏宗祠,灰塑壁画与中西合璧建筑相互映衬,凸显岭南古村特色。如王氏大宗祠“三槐堂”展现华侨文化,周氏宗祠以《爱莲说》为家训,对联“道源衍派,理学流徽”彰显理学遗风。


微信图片_20250325095231.jpg


民国沙井盖


  1937年,旅美侨商周崧捐资修4公里下水道,留下80多块刻有“龙头环”字样的六边形沙井盖,其蜂窝式透气设计超前,堪称“中国古村落排水活化石”。同期建的垃圾箱等市政设施,至今保存完好。


微信图片_20250325095245.jpg


龙头环牌坊


  1932年由华侨题写的花岗岩牌坊,是每年“沙溪三月三”巡游队伍的必经之地。龙头环牌坊为中山历史建筑名录之一,宣扬着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博爱”“和平”精神。


微信图片_20250325095257.jpg


复兴桥


  以前村口位置有一条山溪流过,村民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小溪上修建了一座桥,命名为“复兴桥”,表达了村民对民族复兴的向往和追求。


微信图片_20250325095303.jpg


古树名木


  龙头环村还有一批百年古树,有龙眼、榕树、木棉、石栗等。其中,位于龙头环北极殿前海傍街的木棉古树,至今已经220多岁了。


微信图片_20250325095315.jpg


  从明初屯兵到民国模范乡,七百年时光在这里凝结成诗,这里有看得见的乡愁,摸得着的文化,等你来寻味、探秘、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