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镇多措并举解决农民生活就业问题 失地农民有了“安全网” |
土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黄圃镇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后却并没有过上“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相反,他们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培训、法律援助等福利。日前,记者从黄圃获悉,该镇五大机制织就的“安全网”,让失地农民过上了“人人有工作、人人有社保、户户有物业、组组有分配”的“四有”生活。 养老保险基本覆盖全镇 “农民每月只需缴纳不到50元,就可以实现‘老有所养’。”据悉,该镇在征用农民土地后,建立了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还健全社保制度,实行农民养老保险费用由政府补贴、集体补助、个人缴费三方共担的方式。 据悉,农村养老保险以500元和300元为基数,分两个缴费档次供农民选择,由集体与个人各按8%的比例缴费。这意味着,农民每月只需缴纳40元或24元。目前,该镇共有1万多名农民参加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预计明年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 而在医疗保险方面,农民个人每年只需缴交40元,市、镇、村集体财政共补贴50元就可享受医疗保险。其中,五保户、低保户可申请镇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金解决个人缴费部分。目前,该镇已初步形成了市、镇、村以及农民四方筹资的合作医疗资金体系,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已达98%。 “就业指导站”力助农民创业 记者还了解到,该镇通过“村级促进就业指导站”,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使许多农民找到了新的工作。 据该镇劳动和保障社会分局培训就业股股长叶正坤介绍,马安、大雁两个村级就业指导站成立至今,共接受350名劳动力登记求职,其中已成功推荐就业的有200多人。 叶正坤表示,该镇计划逐步在全镇16个村(社区)建立村级促进就业指导站,把就业培训服务工作向村一级前移。“发展村级促进就业指导站只是黄圃建立鼓励创业机制的一部分。”为了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该镇还实施了“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大嫂工作坊”、“校企合作模式”,鼓励农民创业等举措,解决各个层次的农民就业问题。仅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一项,该镇就给予5万元以下小额贷款利息补贴。 “没了土地,我们一样有吃、有住,养老也不愁了,生活也比以前更丰富了!”望着曾经辛勤耕作的土地上立起崭新的厂房,65岁的赵阿婆一脸欣慰和幸福。 |
记者 黄启艳 本报记者 何腾江 通 讯 员 曾木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