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中山农保年底实现“全覆盖”
发布时间:2009-11-26
目前参保人数已超66万人参保率超94%
中山农保年底实现“全覆盖”

    核心提示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村广大居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率超过94%,今年底将实现"全覆盖"。


    ■全市参保人数达66万人
    据介绍,今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 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农保试点,并明确了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为今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指明了方向。其实,我市早在2005年就建立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所有农村居民纳入养老保险体系,走在了全国和广东省前列。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24个镇区农保实际参保人数已超过66万人,参保率达到94%以上,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政府5年补贴超7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市镇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保工作,始终把农保工作作为全市一项重要民生工程,采取多项有力措施,积极推动农保工作落实,特别是在筹集补贴资金方面给予优先计划、重点倾斜。从而,确保了农保工作在全市得以顺利展开和实施。
    据资料显示,2005年,全市农保工作一开始,市政府就从市财政拿出5亿元,作为全市农保工作启动(铺垫)资金。随后,市财政每年还拿出1000万元用于农保补贴,各镇区也都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农保补贴力度。据统计,5年来,仅市镇两级政府,用于农保的补贴已超过7亿元。

    ■农保待遇高于国家标准
    2009年,根据国务院“指导意见”有关规定:新农保将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同时明确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既要体现公平普惠,又要体现个人和家庭的责任,不搞纯福利补贴的基本原则。
    “当前,在我市有极少一部分人,由于对国家新农保政策缺乏充分了解,误认为国家新农保政策优于我市现行农保,还对参保处于观望态度。其实,目前我市实行的农保,从参保条件方面看,比国家规定明显宽松;从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政策看,政府补贴明显高于国家标准,参保人所享受的待遇也明显高于国家标准,充分体现了‘关注民主,惠及百姓’的基本执政理念。”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局长陈柳斌告诉记者。

    ■三大举措确保农民参保“无缝隙”
    据悉,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至年底,我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为完成这一目标任务,确保农村居民“老有所养”。
    陈柳斌指出,在今年最后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将采取三大举措,力争所有有参保意愿的农村居民都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一是实行进村入户,摸清未参保农村居民的人数,做好登记备案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村居民充分了解我市农保政策,从而自觉参保;三是建立公示制度,将所有未参保的农村居民名单公示出来,督促其在余下的时间内实现参保。希望未参保农村居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争取早缴费、早享受待遇。

 
 
记者 刘彦平 通讯员 盛远中 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