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1月21日 星期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城市建设>>文明城市 >> 正文
保护历史文化的建筑载体
———访市规划局副局长张珂
作者:本报记者 吴娟 发布时间:2008-03-18 来源:中山日报
作为中山近现代历史优秀建筑,岐江桥承载了几代人的城市记忆。(资料图片) 夏升权 摄

   “20年前做的东西变成历史,用现在的眼光看,有落后的地方;用历史的眼光看,特别亲切。”市规划局副局长张珂说。他刚来中山时参与规划的松苑小区和第一城如今已经成为中山改革开放后提高市民居住条件的见证。
    许许多多的历史建筑,就是在城市某个角落静立着的“老人”,曾为那些名垂青史的香山人遮风挡雨,曾“目睹”了中山历史发展的某一个关键时刻。这些历史建筑,就是历史本身。如今,在硬朗的城市线条中,其弯曲的身形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从改善城市交通及保障行车安全的角度来看,岐江桥的拆除是不可避免的。”张珂举例说明,“但是,作为中山近现代历史优秀建筑,岐江桥承载了几代人的城市记忆,记录了中山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张珂认为,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中山可以通过各种办法,既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又保留历史建筑。
    当年,北京城内的梁思成呼吁,在老北京城外再建一座新的北京城。遗憾的是,历史前进的车轮辗过了老北京的四合院和古城墙,梁思成的愿望终成历史。改革开放后,中山城市的扩张却基本按照梁思成的思路发展———“控制旧区,建新区”。
    然而,在早期的认识中,人们将“保护旧城”与“新区开发”相对立,担心一旦提出历史文化名城,难免要制约新区的建设。因此,中山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愿意提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虽然,保护工作依然在开展。
    当新区已经建成后,人们回头看中山5.6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所幸,保留尚好。“这为中山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目前,中山博物馆群正在规划当中。拟建的博物馆群将以现有的市博物馆、收音机博物馆为基点,扩大保护范围,将附近的139迎宾馆、旧民居规划为博物馆用地,建成一个面积约为11700平方米的博物馆建筑群。“这个片区有不少属于近现代优秀建筑,我们将结合历史街区的打造,丰富博物馆群的文化内涵。”张珂还说,除了城区,南朗、沙溪、三乡、黄圃和小榄等镇也分布了不少历史建筑,“很多还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保护”。
    为了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市规划局将开展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成立相应的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专家顾问组,争取在2-3年时间完成向国家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
    中山是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也是个有着800年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的人文历史和文物建筑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尤其近现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历史文化名人留下了曾经的足迹,但是,对他们的“利用和挖掘仍然不够”。
    “文化名城的建设不仅仅是规划或文物部门的事情。”在张珂看来,文化名城的建设就是中山人认识这座城市,了解这座城市的过程。张珂希望:“通过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让历史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更好体现,从而增加城市的内涵和软实力,与其他城市综合因素融合在一起,最终增加城市的竞争力。”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会因为拥有这座颇具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提高城市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