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城市建设>>文明城市 >> 正文
中山这个镇街约170间农房换上“新衣裳”
发布时间:2025-01-09 来源:中山日报

2025年刚刚过去一周,位于南区街道北台村、曹边村和沙涌村的约170间农房的风貌改造提升工程以“开局即冲刺、起步即加速”的精气神全面完工。


从2024年11月开始启动,经过2个多月党群合力攻坚,曾经乱搭乱建的锌铁棚不见了,五花八门的店面招牌变得整齐有序,古朴不失灵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百年侨村焕新迎客,成为许多市民游客争相到此打卡的文旅目的地。这是南区街道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以下简称“百日攻坚行动”)最生动的写照。


QU8QovUebMHnkbjAIEhiMa4Xpsbt4SGoA0LRl0b2.jpg

南区街道北台村、曹边村和沙涌村的约170间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工。图为改造后的北台村著昆街


南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百千万工程”镇村工作队队长顾春鸿接受采访时表示,南区街道聚焦“一个重点”,紧盯“一张清单”,整治“四类空间”,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以“全员参与+全域推进”模式,党员带着群众干,一周一周盯着干,营造起百日攻坚行动的良好氛围,美丽侨乡风貌一新、气象一新。


党员群众齐上阵
带来全域面貌大提升


“我每天都会出来散步,这两三天时间里,发现村里又大变样,广场的杂树杂草被铲除了,占用村道的建筑材料被挪走了,沟渠积累的垃圾被清理了,乱搭乱建被拆除了……我们这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看着村里整治后的成果,寮后村村民林伯喜笑颜开。无独有偶,渡头村村民雷先生也对百日攻坚行动表示支持和认可。“这一个多月来,每个周末经过都会看到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的人在为我们村清理环境卫生,每次看到我都会主动加入,毕竟渡头是我们自己的家园,自己也有守护的责任。”


这是一个个周末党员干部带头攻坚带来的改变,群众看在眼里、美在心里,也用实际行动参与其中、积极响应。


时间来到2024年12月28日,又是一个周末,南区街道再一次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发起全域攻坚。在寮后村、渡头村,党员干部用锄头、铁铲、铁耙、镰刀、扫把、垃圾铲等工具进行清理,在沙涌村、恒美村,大家徒手拔起砖缝、石堆等顽固区域的杂草,清理下水道垃圾,用斗车、用双手搬移乱堆乱放杂物。对遮挡村居的杂树杂草进行全面清除,以“零容忍”的态度拆除私搭乱建锌铁棚……


大家的辛苦付出也换来了群众的积极响应。


XUpMxjnHfNxne3JVUcdrbXaI7WqmmRYPoxtVrbYL.jpg

南区街道马岭经联社村民代表马俊高自发拆除自家的遮阳棚


南区街道马岭经联社村民代表马俊高早早响应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倡议活动,自发对位于芦溪东街的自有农房进行改造提升,配合社区拆除自家的遮阳棚等违章搭建,协助社区做好家人邻居的教育宣传工作,引导村民积极配合开展农房风貌提升工作。“我丈夫的爸爸生前也是一名党员,一直教育我们做人要公道要厚道。如今村里的环境变好,我们家不能成为村里的‘老鼠屎’。”马俊高的妻子谢洁萍接受采访时说。


北台经联社村民石凤玲承租村集体物业,经营一家食店已经20余年,在十里八村有一定的名气。如今,这家食店周边桂花飘香、干净靓丽,这是村民支持百日攻坚行动的成效。“我们的食店正在北溪社区典型培育村重点片区的主要路线上,位置突出。在工作组宣传下,我们认识到环境提升对自家食店经营的益处,和家人主动将店铺周边影响环境的杂物清理掉。环境好了,我们食店生意也好了。”石凤玲介绍。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


在推动百日攻坚过程中,南区街道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引导千家万户形成“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的行动自觉。


位于南区街道城南社区的碧堤湾畔是一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商住小区,小区的党建氛围十分浓厚。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以来,居民党支部积极响应,通过党员居民带动街坊邻里,开展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针对小区附近路段的枯枝败叶、大件垃圾进行全面清理,还有序地组织街坊开展美丽庭院建设。


xU025QpIu5pDlnbd1J2GkVMjBNI6oiR9fKqrd8QW.jpg

居民周女士在碧堤湾畔居民党支部书记黄达明带动下,将自己的家装扮成了一个大花园,获得了2024年中山市“美丽庭院”称号


居民周女士就是在碧堤湾畔居民党支部书记黄达明带动下,将自己的家装扮成了一个大花园,还获得了2024年中山市“美丽庭院”称号。“我感觉是花在‘养’我,而不是我养花。”周女士笑着说,“退休后,我从香港回到南区生活,刚开始院子有些荒凉,通过自学我开始装修庭院,美丽庭院建起来了,我的心灵也静下来了。”


为推进绿美中山生态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黄达明还组织小区党员开展“绿美中山党旗扬”植树活动,自发筹集资金一千多元,联合小区物业及住户积极参与认捐认种,带动小区居民志愿者参与活动,倡导“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理念。“我们退休后,大部分时间就待在小区里。家园美一点心情每天也好一点。”


1POE7ZrwDbpErfMUYWK7NAr1UxWz9tIWp7LFOZeJ.jpg

在闲置荒地改建的“四小园”中,居美华侨刘健韶(左)与村委工作人员商量后续增设健身器材的计划


无独有偶,近日,在北溪社区举行的一场寮后经联社与热心侨胞座谈交流会上,记者了解到,在居美华侨刘健韶、刘健梅及刘健生的捐赠下,该村将一片闲置荒地建设为“四小园”,该项目不久前正式投入使用,成为村民街坊纳凉休闲的好去处。村民林女士对记者说,这里过去是一片闲置土地,虽然可以通往隔壁的金溪村,但由于长时间缺乏打理,导致杂草丛生,成了藏污纳垢的卫生黑点,村民只能选择绕路走。


经过前期的平整,在热心华侨捐资帮助下,如今这里被打造成家门口的“四小园”。“我们寮后的华侨真的很团结很爱乡,在外发展后不忘支持家乡建设。”寮后经联社党支部书记林仲航补充说,结合“百千万工程”提出的“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目标,社区党委目前已经梳理了一批乡村振兴项目,未来还将动员更多华侨参与,继续为农村停车场、“四小园”建设、寮后学校活化等项目持续提供支持。“这样的故事有很多,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