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城市建设>>文明城市 >> 正文
为文明城市建设贡献“金点子”,代表委员这样说→
发布时间:2025-03-28 来源:文明中山

在今年中山两会上,不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就“文明城市建设”主题,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一致认为,文明城市建设不仅关乎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更与市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感紧密相连。因此,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智慧停车收费

解决困扰群众出行“老大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山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日益突出。市人大代表黎加柠带来了《关于推动中心城区智慧停车收费管理的建议》。


她表示,中山中心城区应全面实施智慧停车收费管理,通过市场化调节、差异化收费等手段,优化停车资源配置,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微信图片_20250331091301.jpg

▲市人大代表黎加柠。中山日报 文波 摄


黎加柠观察到,中山中心城区绝大部分路段仍实行免费停车政策,导致许多车辆长时间占用道路空间,不仅加剧了交通拥堵,也危害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同时还破坏了城市整体形象。这种情况也使得许多车主倾向于选择免费停车位,进而导致收费停车场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不仅影响了收费停车场的经济效益,也导致停车资源分配失衡,引发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停车难问题。


黎加柠建议,中山应以未来城市治理新模式为愿景,通过科技手段,全面推广智慧停车收费管理系统,有效改善和提升城市停车设施的质量。具体而言,中山可以对重点路段和非重点区域实施停车收费差异化调节,根据停车需求和供给情况动态调整收费标准,利用价格杠杆引导驾驶人“短停快走”,实现车辆合理分流,畅通城市交通秩序。收费所得资金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形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比如在停车需求较大的区域,可以用停车收费收益新建更多停车场,增加停车位供给。现有的停车场也可以用这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同时,黎加柠建议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路内泊位进行管理和实时监控,搭建中山市智慧停车平台,实现停车信息实时查询、车位预约、电子支付等功能,同步通过智能识别手段,及时清理“僵尸车”,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关爱未成年人成长

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关爱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中山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协委员魏亚敏带来了《关于构建家长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协同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建议》。


魏亚敏援引《2024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数据表示,我国12-18岁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而家长焦虑指数与孩子心理问题呈显著正相关。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全国仅有12%的城市社区提供家长心理服务。“学校教育独木难支,亟需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家长心理健康支持网络。”在魏亚敏看来,构建“政府-家庭-社会”协同支持体系,是破解青少年心理困境的关键突破口。


魏亚敏建议,中山应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建立妇联、卫健、教育、民政、工会等多部门协同机制,制定《家长心理健康支持行动计划》,明确职责分工与目标要求,并设立家长心理健康服务专项资金,用于社区服务、专业培训、科普宣传等。同时,中山应在医院开设“家长心理健康门诊”,提供诊断、治疗等服务,建立家长心理档案。相关部门也应当制定家长心理服务标准,培训基层医生、心理咨询师,推动心理服务进社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中山可以鼓励企事业单位自主设立“心理驿站”,提供亲子沟通、情绪管理等专题培训,设立家长互助小组,搭建线上咨询平台。


完善学校协同机制对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同样重要。魏亚敏建议将家长心理健康纳入学校家校共育体系,中小学定期开展家长心理沙龙,设立“家长心理辅导员岗”,由专业教师或外聘心理咨询师担任,提供个性化指导。同时,中山还可以积极发挥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优势,培育社会组织承接公益项目,如“单亲家庭心理帮扶留守儿童家长赋能行动”。


市人大代表能小薇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矫治教育。她表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早已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中山虽在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矫治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矫治教育力量较为薄弱、分类管理不足、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


微信图片_20250331091921.jpg

▲市人大代表熊小薇。中山日报 文波 摄


她建议,中山要将预防和整治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纳入中山市平安建设体系,形成以社区和学校为主阵地,各镇街、政法部门为主力军,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中山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专门学校矫治教育项目的实施和发展,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各项矫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健全未成年人帮扶救助体系,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未成年人予以更多关注,除提供生活补助、学费减免及奖学金外,还需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支持,也可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项目,提供课外辅导、兴趣培养等多元化服务。


以城市“无碍”推动社会“有爱”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城市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市政协委员欧阳洁带来了《关于多措并举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的建议》。


微信图片_20250331092143.jpg

▲市政协委员欧阳洁。中山日报 盖刘宝 摄


近年来,中山人口发展形势变化较大,以老龄化为趋势性特征的新常态更加明显残疾人以及伤病患者、孕妇和儿童等行动不便者融入社会的需求不断增长,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需求日益迫切。


对此,欧阳洁建议,中山应当以地方条例形式为无障碍城市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同时,要以专项规划形式从更高层面统筹无障碍城市建设,通过开展无障碍城市“深调硏”摸清我市无障碍城市建设情况,分析目前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顶层设计上完善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分级分类分等提出无障碍设施规划指引,把无障碍规划设计嵌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源头。


同时,欧阳洁建议将无障碍城市建设与“百千万工程”、老旧小区改造、文明城市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加快提升设施建设水平,推动无障碍理念深入人心。“比如可以在香山古城、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等重点发展区域大力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高水平提升无障碍公共服务能力,并形成可推广的‘中山模式’。”她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还要坚持建设、改造、管理并重的原则,实现无障碍环境管理的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