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1月15日 星期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城市建设>>文明村镇 >> 正文
东升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时间:2006-11-28
  从东升镇近两年的实践来看,一个镇区党政班子只有推进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打造经济强镇,建设新农村,构筑兴镇富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民心工程”办到群众心坎上,才可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东升镇的父老乡亲也才真正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推动和谐东升建设进程。   记者近日在东升镇获悉,东升镇政府一直将建设经济强镇,发展经济当成最大的‘民心工程’来抓,“只有办好‘民心工程’,东升人才能真正富起来。”据了解,东升镇近年来狠抓各类“民心工程”。  快发展 后劲潜力无限   “东升的脆肉鲩在北京挺受欢迎的,特地跟朋友去品尝,果然名不虚传。”刚从北京旅游回来的公务员陈先生近日“周游”北京的一大发现。据了解,自从今年7月份东升镇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命名授牌“中国脆肉鲩之乡”后,脆肉鲩在北京可谓是名声大噪。11月17日,在农业部举行的2006年中国名牌农产品发布会上,东升镇“东裕”牌脆肉鲩获得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我省首个渔业类的中国名牌。   据东升镇党委书记欧万洪介绍,东升镇历来重视名牌创建,积极发展科技,鼓励自主创新,逐步锻造产业核心竞争力。首先是利用该镇4家市级龙头企业、1个中国名牌、2个省名牌、5个无公害基地、“全国脆肉鲩鱼之乡”的称号及200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16亿元,高居全市第一位的优势,打造两个万亩基地即万亩脆肉鲩养殖基地和万亩花卉种植基地,扶持脆肉鲩申报国家绿色产品,发展以水产、花卉、生猪、蔬菜为主导的高质、高产、高效的富民特色农业,搞好“物业经济”切实壮大村集体,提高百姓收入。同时,在走品牌、名牌战略的同时,投入7600多万元完善各类基础设施。两年间,修建农路113.25公里,农桥101座,涵闸84座,42678亩农田受益,每亩增值300元以上;另外,投入5000多万元整治低产鱼塘、完善水利设施、整治内河涌等,进一步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仅2005年村(居)委会一级纯收入达8813万元,平均每村(社区)纯收入67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168元,比2002年的6003元增长36.1%。   农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工业也毫不示弱。据介绍,该镇今年1-9月工业总产值达103亿元,其中规模企业贡献占8成以上,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91%,拉动经济增长20.5个百分点。“洁柔”纸巾、“三和”管桩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align=center][URL=../photo/showcontent.asp?id=143922][IMG]../data/photo/Others/tn_200611281593919590.jpg[/IMG][/URL][/align] [color=#00FFFF]东升瑰宝:脆肉鲩   也叫脆鱼、脆化鲩。主要是通过改变食物结构使其肉质变脆的一种新鱼种。其肉质紧硬而爽脆,不易煮碎,即使切成鱼片、鱼丝后也不易断碎,肉味反而会更加鲜美而独特,它具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尤其蛋白质较普通鲩鱼高12%,尤以鱼肚部分最佳,因这种鱼肉质带有韧性,肉味鲜美无细刺,固烹调制作繁多,生炒、蒸、炖等各俱风味,特别在冬季人们喜欢吃火锅的季节,脆肉鲩成为人们吃火锅的主要食物,从而大大满足了大家的特殊口感要求,现已成为人们最青睐的绿色食品之一。[/color] 重教育 提高群众素质   2005年,东升镇成功创建省教育强镇后,连年来,对教育毫不放松,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环境,高考一年一个台阶,达标率位居全市第一。   除了做好全镇适龄学生的常规教育,东升镇还办起了农民培训班,向农村里的富余劳动力传授相关技能,让“闲置”的农民拥有一技之长。据统计,自2003年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就业转移工作以来,共免费培训了5800多名农民,现接受教育的农民已有2320人成功转业,200余人实现自主创业。 [align=center][URL=../photo/showcontent.asp?id=143923][IMG]../data/photo/Others/tn_2006112815102736136.jpg[/IMG][/URL][/align] 抓保障 解决后顾之忧   “以后我老了,不用担心没钱养老;生病了不用担心没钱治病,真好。”已经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东升人李姨拿着手中的医疗卡欣喜地说。据了解,今年以来,东升镇拨出财政补贴1000万元以上支持农保推行,用于首期贴息贷款和补贴每年30%的保费。目前,裕民、高沙、同乐、东升、兆龙等5个社区已完成农保工作,24418人参保,参保老人每月可领260元的养老金。“我们计划在两到三年内实现全民皆保。”负责养老保险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另外,自2000年东升镇启动合作医疗以来,2006年参合人数达62412人,参合率为99%。李姨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今年开始,农村合作医疗镇财政补助标准已经由20元提高到25元。据了解,东升镇合作医疗筹资水平达到年人均90元以上,每年每人次可报销金额最高达到10000元。今年还启动了农村医疗保险工作,目前已有16000多人参保。按国家二甲医院的标准兴建的东升镇人民医院预计2009年投入使用。   建机制 创造和谐东升   2005年,市、镇、村三级针对益隆村交通建设、环境建设较差,发展相对落后的实际,投入1000多万元在益隆村实施“18项民心工程”,重点加强该村的路桥建设和环境改造。同时对泰丰工业园项目中益隆村的集体留用地比例从10%提高到近20%,将最具发展潜力和最具升值潜力的土地留给村集体作为发展用地。在全长3250米的益隆一河两岸改造拆迁时,大多数主动拆了自己的房子,创造了全镇“零补偿”拆迁房屋的先例。   东升镇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矛盾排查、处理机制和社会稳定预警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的工作制度,真正把信访窗口前移;将信访排查机制有效地延伸到村、组和社区居委会,形成直接到户的信访管理网络,构筑了上下联动的信访大格局,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越级上访。2005年以前每年全镇来信来访总数都超过300宗,2005年镇信访部门信访总数101宗,同比下降了43%,今年以来没有1宗到市政府集体上访事件。 [align=center][URL=../photo/showcontent.asp?id=143924][IMG]../data/photo/Others/tn_2006112815104133713.jpg[/IMG][/URL][/align] ■数字东升   2006年预计工业产值突破131亿元关口,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91%,拉动经济增长20.5个百分点。   2006年预计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3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203.7%。   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高新技术企业、3个国家名牌(洁柔纸巾、三和管桩、东裕牌脆肉鲩)、18个省名牌名标产品(工农业类)。   2006年农业总产值6.25亿元。   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822元,比2002年的6003元增长43.3%。   一条脆肉鲩人均增收约1350元。    ■投资环境   道路方面:   近两年来,该镇投入上亿元,启动了以“三纵五横”为公路骨架的道路路网的扩建和开通,加快与省市主干道及周边城镇之间交通网络的对接;105国道二级路整治共投入资金约1560万元,完成人行道环保砖铺设64000平方米,砌体护坡长度达20公里。   五项工程:   投入7600多万元,修建农路113.25公里,农桥101座,涵闸84座,受益面积42678亩,平均每亩增值300元以上,进一步改善了耕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和排灌条件,直接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筹集资金1383.32万元,对16723亩低产鱼塘进行整治;投入1857.8万元完善水利设施,投入2112.18万元进行内河涌整治。   城市建设:   新建的投资950多万元的旭日健身公园、中顺玫瑰公园等。改造的东升公园等投入使用,新建的占地5000平方米的垃圾中转站日处理生活垃圾120吨,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加大坦背片建设力度,新区开发与旧区改造并举,投入资金约6000万元完善新中心区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城镇亮点。    ■记者手记   多干实事是关键   东升人认为:多干实事是关键。每做一件事都应该学会算两笔帐,一是政治帐,二是经济帐,真正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入到最受农民欢迎的工作上,多做群众认同的实事,多做“收买”民心的好事,让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赢得群众的大力支持。加快发展是基础。产业聚集,经济发展,可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有力保障。农民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安定的生活,各种矛盾就可以大大减少,抓发展才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迈向镇强、村美、民富。我们大力建设经济强镇,培育富民支柱产业,确保百姓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目前,谋发展已成全镇上下的共同意愿和行动,更可贵的是广大村民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对政府一系列举措表示认同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如原来搞发展征不到土地,如今受益匪浅的群众主动要求政府征用他们的土地,进行土地开发,近一年多来我镇顺利征地3000多亩,得到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