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城市建设>>文明村镇 >> 正文
小榄镇党委书记黄标泉之“全民创业”辩证论
发布时间:2008-10-06
为政在于养民 创业在于富民
小榄镇党委书记黄标泉之“全民创业”辩证论

黄标泉

核心提示

    实践证明,推进全民创业是带动就业的有效办法。据测算,每一成功创业者至少可以带动4人就业。与此同时,推进全民创业是富民安民的好办法。调查显示,创业人员年均收入是一般就业人员年收入的3倍以上。经过各级政府不断探索,我市全民创业已取得初步成效。2007年,全市各类民营经济实体共交纳税款84.19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42.27%,带动社会就业105.43万人,创业效果日趋明显。但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到,如今全市户籍人口每百户创业率低于10%,群众创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南冷北热”之现象,大部分镇区仍处于起步阶段,户籍人口每百户创业率低于5%。推动全民创业依然任重道远,小榄镇扶持全民创业的经验或许可以提供一定启迪。


    “小榄公有钱”,这句话在中山民间颇为流传。全国第一位万元户诞生于当时的小榄埒西二大队;现在不到3户家庭就有1户自己当老板;全镇一年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二来自居民经营;200万平方米出租物业属于私人所有—— —在记者看来,“创富于民”是小榄镇经济形态的最好注释。
    “为政之道,重在养民。”小榄镇党委书记黄标泉称,多年来,小榄镇党委、政府想方设法鼓励扶持群众创业和促进群众充分就业,实践也证明,这是一条改善民生、促进民富、培养民风的重要途径。
    近日,在与黄标泉就全民创业话题的一席谈中,其对“企业主”与“地主”、“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抓大放小”与“促大扶小”三对关系的辩证看法,令人深思,给人启迪。

■精彩语录
    ●“我们一直倡导群众做‘企业主’,不要做‘地主’,这是破解‘富不过三代’难题的良方妙药。”
    ●“这些青年都是很好的人力资源,如果只满足于此,无非就是拿个工资领领奖金,假如成为人力资本,不仅可以拿工资领奖金,还可以参与分红,价值更大。”
    ●“没有大企业可能经济总量会体现不出来,但小企业不扶一把就可能成为又一个贫困户。”
    ●“党委政府好比播种者,撒下‘创业’的种子,悉心照料它成长,待到它长成大树,开花结果,自然会反哺社会,造福社会。”
   

不当“地主”要做“企业主”

    “我们一直倡导群众做‘企业主’,不要做‘地主’,这是破解‘富不过三代’难题的良方妙药。”黄标泉说,怕就怕群众“小富即安”,成为靠物业出租、集体分配收入为生的“食利阶层”,一旦当了“地主”,就会固步自封,丧失创造力,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而当“企业主”,总是在市场中跑,会随着市场的变化接招过招,人们的创造活力被激发,会更加自觉地追求实现自我价值,自然就会家大业大。
    为此,小榄镇坚守创业是致富兴家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一理念,建立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和鼓励扶持自主创业的新机制,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业扶持体系,在全镇形成了人人就业、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近几年来,小榄每年新增工商企业超千家,新增规模企业超百家,全镇经多次安排仍未就业的劳动力控制在2%以内。
   

化“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

  黄标泉认为,在近期乃至较长一段时期,小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将通过子承父业的方式解决企业后续发展问题。不少企业面临着二次创业的压力,一旦第一代创业者功成身退,其继任者若青黄不接,世代创业链就会断裂。
    于是,如何鼓励青年人创业,利用青年人知识面广、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特性,充分激活现有中小企业活力,促进小榄产业和企业的优化和升级,成为当前小榄执政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这些青年都是很好的人力资源,如果只满足于此,无非就是拿个工资领领奖金,假如成为人力资本,不仅可以拿工资领奖金,还可以参与分红,价值更大。”
    黄标泉说,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小榄正在做着积极的工作。一方面,镇政府鼓励青年人在家庭已有企业的基础上实现二次创业;另一方面,提倡和鼓励年轻人在家庭内、朋友间整合资源,共同创业,以降低创业成本。在创业过程中,镇政府则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资金支持等帮助。例如给予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和大专以上学历或专业知识的青年提供30万元以下贷款,扶持青年人投身创业大军。
    今年,小榄绩西社区青年黎金洪自行筹资20万元,接手经营一间塑料制品厂,主要生产电线及电源插头线。7月底,他从镇担保公司成功申请创业贷款5万元,及时补充了流动资金,并购进了一批原材料,应付了一批紧急的订单。在今年行业经济大环境不太理想的情况下,黎金洪的厂接订单的能力稳步提升,自主生产能力增强,代客加工比例逐渐降低,月营业额比上年增长25%,并有盈利。
   

变“抓大放小”为“促大扶小”

    黄标泉对“抓大放小”一词有着不同看法,“没有大企业可能经济总量会体现不出来,但小企业不扶一把就可能成为又一个贫困户。”所以,小榄镇多年来坚持采取“促大扶小”的措施,苦心经营起创富于民的民生经济。
    小榄镇党政领导科学理性地看待招商引资和发展户籍经济的关系。他们认为外资经济是榜样经济,外资的进入带来了资金、技术、品牌、管理和销售网络,能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户籍经济是基础经济,既解决了群众就业又解决了群众致富发展问题,但户籍经济规模小,缺少经营信息,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导和服务。因此,政府既重视招商引资,为本地企业的发展提供学习的榜样,又注意科学分配各种社会资源,将有限的资源适当安排培育户籍经济,积极面对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帮助他们健康发展。
    一方面,政府鼓励群众根据自身实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另一方面,则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加强个性化服务。对于维生型工商户和起步阶段企业,政府尽量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要引导其规范管理,促使其加快发展;当企业具备相当的技术管理实力后,引导他们走质量品牌之路;当企业具有相当规模及管理技术后,就鼓励其积极参与资本运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据了解,为了扶持群众初次创业,2006年,小榄镇政府出台《关于扶持一般收入家庭加快发展致富的决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帮助户籍人口中人均年总收入低于3万元的家庭创业发展。为了解决创业无本问题,小榄镇成立镇担保公司,为创业者提供5万元以下创业贷款,目前已累计发放254笔,共1108万元;发放农业贷款20笔,205万元;为缺乏流动资金的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目前担保资金达3.4亿元。此外,社区设立创业基金,工商、国税、地税、劳动和社会保障分局等部门以及商会、行业协会等对群众自主创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为创业者与成功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目前小榄镇共有省级以上名牌名标产品108个,上市企业2家。
    扶持群众创业,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风险,这也成为许多地方把提倡全民创业停留在口号上的原因之一。对此,黄标泉如是说:“党委政府好比播种者,撒下‘创业’的种子,悉心照料它成长,待到它长成大树,开花结果,自然会反哺社会,造福社会。”



■相关链接


数字小榄

    2007年,户籍人口自办工商企业11750户(市内),另有农业企业约2000户;以户籍家庭40000户计算,不到3户家庭就有1户自己当老板。据统计,2007年小榄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其中三分之二是小榄居民经营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84亿元,上市公司股票市值40亿元,基金62亿元,还有属于私人的200万平方米出租物业,均属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文/记者 苏小红 图/记者 缪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