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年”水闸现身古镇 |
◆反映中山传统水乡的本色,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靠船为主◆该水闸目前保存完好,可以作为中山近代水闸的代表 |
| ||
蜿蜒的内河,穿过古镇镇曹二村一片尚未开发的土地。记者在古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透过绿树和草地的掩盖,找到了这座建在河道上历史悠久的水闸。 近看,水闸上的铁链虽已生锈,但保存完好,紧紧扣牢闸柱。闸旁长满野草,闸下有一条河涌穿过水闸,一直流向远方。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了刻在闸门两旁的 “光绪十年”字样。除此之外,还有记录了当年建闸的相关情况,但字迹已经有些模糊,难以辨认。 这座水闸大概建于清朝,除了在上世纪90年代重新修建过铁闸门和起闸装置外,这座古旧水闸依旧保留了历史的原貌。“这个水闸可以说见证和记录了水乡文化的发展,我们将好好保存和保护它。”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这个水闸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发现的,并被列入了文物普查范围,目前已受到了文物专家的关注。市文广新局文物科工作人员陈震表示,该水闸反映了中山作为传统水乡的河道相当发达,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很多时候都是靠船的方式进行,且保存完善,可以作为中山近代水闸的代表。 拥有“中国灯饰之都”称号的古镇,曾经是一个农业小镇。以前的农业以种植水稻、甘蔗等为主,而河涌贯穿全镇,水闸较多,农民运货多用船。但是,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现在的古镇,灯饰业已成为龙头产业,而农业也升级为当下的花卉苗木,水稻、甘蔗也是踪影难觅。即使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古旧水闸也不多了,且大部分都是重建,原貌难见。 记者获悉,目前,该镇的水闸代表是二明窦水闸,该水闸可以将西江活水引入古镇河涌。 | ||
记者何腾江实习生陈伟波通讯员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