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1月17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城市建设>>文明村镇 >> 正文
西区从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角度创新教育理念
作者:记者 林志强 通讯员 李琼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中山日报
    当学校和社会都在讨论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时,西区却提出了以“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影响数百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社区联动则全区风气形成”的教育理念。
  昨日,负责教育工作的西区办事处副主任魏子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思维,从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的定位。教育应该做并且能够做的不单是管好几所学校,教好几本书那么简单,教育更肩负着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区域发展后劲的任务。
  围绕这一教育理念,近几年来西区教育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为流动儿童提供优质均衡教育
  西区有常住人口9.8万人,户籍人口只有3.6万人,异地务工人员数量众多。该区11所学校有5所是民校,异地务工人员子弟超过全区学生的一半。
  魏子华告诉记者,西区正在通过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尝试破解几道关于社会建设的重点课题:如何体现社会资源的全民共建共享?当优质资源相对紧缺时,如何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如何通过构建公共服务产品体系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考虑到目前该区民办教育比例高,公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参差,优质学位需求量大的现实,西区在四年前就已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提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方针就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向社会提供又好又多的优质学位,为此,他们设立了30万民办教育扶持基金,支持民办学校上等级,补助民办教师,奖励优秀学生,还大力开展区内公民办教师交流,缩短各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
  ■“小候鸟”快乐飞翔
  为了让异地务工人员安心工作,西区在为流动儿童提供均衡优质教育的同时,也把爱心放在了留守儿童的身上,成为我市首个由政府主办,在假期开设“小候鸟班”的镇区。
  西区沙朗片区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地方,这里汇集了好来化工、大洋电机等知名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为中山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难得回家与自己的小孩团聚。暑假期间,他们的子女纷纷从家乡前来与父母相聚,成了一群群“小候鸟”。
  由于家长要上班,没有时间去照顾,孩子大多只能留在家中玩耍,依然是“留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2年,西区以公办学校昌平小学城市少年宫为活动阵地,举办夏令营“小候鸟”培训班,旨在为这些“小候鸟”提供暑期活动场所,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让这些“小候鸟”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暑假。
  据悉,在即将到来的暑假,西区将组织更大型的“小候鸟”培训班,培训班课程不仅具备先进理念,还富有西区特色。
  ■让阳光洒进每个孩子心中
  魏子华说,西区外来工子女较多,环境复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经过深入调查,西区文体教育局了解到异地务工人员子弟中有相当一部分或多或少因父母离异、家庭生意失败、家庭生活不和谐、生活困难等不同程度的受过心理创伤,导致这些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情绪较为敏感,表现出人际交往障碍、暴躁、行为习惯不好、学习障碍、恐惧、情绪失控等。
  于是该局组建了 “西区阳光少年心理工作坊”,通过团体辅导和个案跟踪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韧性和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每□一段时间,文体教育局会同区关工委、群团工作室组织一些单亲、离异、有残疾等等的家庭进行亲子关系的辅导、抗挫能力的辅导,使他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亲密。
  ■首倡“一体两翼一平台”模式
  魏子华说,西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一体两翼一平台”的模式构建学习型西区的目标,“一体”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两翼”指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为辅助,“一平台”指建立终身学习服务网站作为数字化学习和信息共享平台。
  今年7月至2015年7月将是“一体两翼一平台”模式的实施阶段。按照工作实施方案,开展西区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包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完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社区教育网络的构建、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工作制度的形成、考评制度、学习型组织建设等,不断推动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维度发展,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正向联动。主要做法是:发挥学校教育主体优势,以家庭教育为桥梁,加强学校与社区互动与联系,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和主体作用,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主动服务社区,将社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调动起来,从而开创西区教育新模式。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初步建立起较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良性运作模式。最终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