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在探索“政经分离”、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速新老中山人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在全市实现了“七个率先”:
一是率先实现了“政经分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原村级机构基本实现了“政经分离”,建立起了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负责行政管理、居民服务和社区公共服务,经联社负责发展其自身集体经济,理财小组(现在整合成立社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的管理架构,较好地解决了行政管理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原来的农村管理体制逐步向城市管理体制过渡。
二是率先开展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共投入356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先后成立了花苑社区社工站和东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社工项目服务内容涵盖长者服务、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和义工服务等。围绕“爱在东区”、“睦邻社区”的主题设计服务项目,通过“社工+义工”双工联动机制,从幸福在于安乐、幸福在于融入、幸福在于成长等三方面开展入手,分别回应了老年人、困难家庭和青少年的需求,促进社区居民和谐共融,努力打造幸福和谐社区。
三是率先推进“志愿管家”服务。“志愿管家”助推创新社会管理书记项目以花苑社区为试点,创立由社区牵头、“志愿管家”带头,群众管理群众的社区现代化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志愿管家”服务,调动社区居民志愿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幸福和美家园的共建共享。
四是率先创建阳光服务社。2003年,东区率先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校外辅导平台——“阳光服务社”,重点为辖区的“三困生”提供教育、思想引导、心理咨询辅导。阳光服务社总社办公面积120平方米,内有社区书屋、曲艺社、心理咨询室。10个阳光服务社分社也于2009年在各社区全面铺开。阳光服务社成立以来,除了成功开展“十帮”活动,跟踪好一批边缘青少年外,还精心打造了五个品牌项目,搭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全面推进了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关工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东区特色的阳光关爱之路。
五是率先创办青年社区学院。东区青年社区学院是一个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社区青年免费提供文化艺术综合素养培育的教学殿堂。其讲师团整合了中山青年智库、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社会资源,课程内容注重融入文明修身文化元素,在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标杆,加强他们的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东区青年社区学院自2012年10月创办至今,为社区青年免费提供文化艺术综合素养培育,并通过与枢纽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互助互动,创新了“让青年社区学院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凝聚人气,让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青年社区学院输送教学人才”的工作模式。
六是率先探索新老中山人的融合。鼓励非本市户籍人员通过努力进入社区两委,目前,我区有4位新中山人担任了社区两委成员,其中一位还担任了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大力开展新老中山人融合主题活动,去年,我区拨出100万元专项经费,在10个社区开展新老中山人融合的主题活动,促进新老中山人和睦、和谐、和美共处,营造亲如“一家人”的良好氛围。加大积分入学入户工作力度,三年来,我区共完成积分入户640户,积分入学440人。今年完成积分入户294户,入学230人,其中入小学120人,入中学110人。另外,暑假期间,我区开展“绿色暑假、缤纷文化”系列活动,组织本地户籍儿童和流动儿童相共同参与暑期活动,让新中山人感受到东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七是率先组建公共文明引导员。东区文明引导员队伍是由东区文明办统筹,由东区志愿者协会管理的一支志愿者分支队伍,主要任务是帮助市民纠正不文明行为,弘扬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以自身的文明行动引导和传播城市文明,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重要力量。目前,该队伍有成员45人,主要来自东区辖区内致力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新老中山人。在东区志愿者协会的指导下,东区文明引导员现主要在兴中道、中山路等主要交通路口开展文明引导志愿服务,内容包括宣传交通法规、公共场所规章制度、文明公约等,引导市民在生活中养成文明、守规、自觉修身的良好行为习惯,加强公民基础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