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名城>>文化名城建设动态信息 >> 正文
体现城市特色 唤醒城市记忆:中山博物馆群呼之欲出
发布时间:2007-05-11
 
       建设博物馆群是2007年中山市文化顾问会议专家顾问们关注最多的话题之一。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我市拟建的博物馆群目前已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市有关部门经过进一步论证后,即可立项建设。
  
孙文西路的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内的“四大百货”公司创始人
位于孙文中路的中山博物馆内的收音机博物馆
  
特色·文化    诚如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博导刘志伟所言:“中山的博物馆不大,却很有特色,氛围非常好,很有文化味。它体现了一种文化理念,一种观念,比较自然地流露出一种文化的底蕴。”图为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资料图片)。本报记者夏升权摄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中山收音机博物馆(资料图片)。夏升权摄  


      
  ■博物馆建筑群总面积约为11700平方米
  据介绍,拟建的博物馆群将以现有的市博物馆、收音机博物馆为基点,扩大保护范围,将附近的139迎宾馆、旧民居规划为博物馆用地,建成一个面积约为11700平方米的博物馆建筑群:形成一个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促进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将139迎宾馆收回,把旧楼改建为华侨历史博物馆;把现在的市博物馆改造成五桂山革命斗争史馆;在适当的时候,拟建一间6000平方米左右的中山市博物馆总馆,创造条件建设石岐民俗风情园、中山历史建筑艺术博物馆、私人收藏馆以及工艺品、收藏品一条街、地方特色饮食一条街等。
  另外,把范围内有历史价值,有岭南建筑特色或侨乡特色的建筑如萧家大屋、郑藻如故居和整个街区一起保护下来,坚持修旧如旧、旧物新用、统一风格的原则进行保护和开发。
  ■文化部门已做了充分调研
  据市文广新局局长郑集思介绍,博物馆群由博物馆总馆、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山·中国收音机博物馆、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五桂山革命斗争史馆、博物馆办公楼、石岐民俗风情园(包括中山石刻碑廊)、中山历史建筑艺术博物馆(包括群众文化广场)、私人收藏馆(暂名)和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及其他辅助配套设施组成。博物馆群周边商业开发项目由字画古玩街、民俗风情街和石岐特色餐饮街等组成,总用地面积281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070平方米。
  他补充说,为确保博物馆群建设的可行性,我市文化部门已做了充分调研,甚至细致到建设范围内有多少房子、房子的门牌号码、有无人居住、是公房还是私房、建筑质量情况等。
  ■博物馆群将成为展示中山城市历史和人文形象的窗口
  建设博物馆群是为了体现中山城市特色,唤醒城市历史记忆。在根据我市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区域经济活跃、区域文化各具特点的基础上,市文广新局确定了以建设“特色化、系列化、多样化、中小型”的博物馆群建设思路,拟通过兴建博物馆群,走出城市建设、传承历史文化与保护古旧特色建筑及街区相协调的道路,弘扬中山优秀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爱乡之情,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各项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资源。从而打造中山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完善中心城区休闲旅游网络,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
  据了解,建成后的博物馆群将成为展示中山市城市历史和人文形象的窗口,是文化旅游业推陈出新的新景区、进行爱国爱乡教育的活教材、市民休闲待客的大客厅。  
■解析
  

  小型、特色、多样化,是中山博物馆群建设的原则。同时把博物馆建设与旧城区改造结合起来,在改造老城区的时候保留一些老城区的面貌。
  
市文广新局局长郑集思:
  建设博物馆群要突破传统思路
  市文广新局局长郑集思指出,建设博物馆群是对人们的博物馆传统认识的一个挑战,是在突破一种传统习惯和思路。
  他认为,如今在博物馆建设上,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单纯追求形式,却没有实质性意义的。他很有感触地说,现在很多地方都建博物馆,至于里面展览什么先不考虑。二是一谈博物馆就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物才能进博物馆,甚至出现按照唐、宋、元、明、清历史脉络,非乾隆以前的东西不算文物,博物馆展来展去都是些化石、古字画、青铜器、古建筑、古墓葬等。
  郑集思说,如果按照这种思路,中山一个博物馆都建不成,因为中山没有古墓葬,没有青铜器。
  郑集思说:“博物馆对整个城市的文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到过欧洲,强烈地感觉到他们的博物馆是百花齐放,这些给了我很大启发。”他举例说,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城市就有300多个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有国家办的、私人办的、教会办的、企业办的。如教会办的巴黎圣母院、国家办的卢浮宫,另外还有奔驰博物馆、皮具博物馆、纽扣博物馆、玩具博物馆、灯泡博物馆、美食博物馆、酒博物馆。
  他说,受国外和港澳地区博物馆建设的启发,我市建成了香山商业博物馆和中山·中国收音机博物馆。实践证明是成功的:香山商业博物馆投入1100多万元,是全省最便宜的博物馆。两个博物馆一年共接待了24万多人次,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小型、特色、多样化,是中山博物馆群建设的原则。同时把博物馆建设与旧城区改造结合起来,在改造老城区的时候保留一些老城区的面貌。留历史文脉,开发利用相结合,达到文化事业跟文化产业结合。
  
■访谈
  

  博物馆周围不应该改动太大,而应该尽量保持原貌,保持文化的氛围。过去办博物馆的理念是,把“死”的东西保住,现在办博物馆的理念应该是要让“死”的东西“活”起来。
  
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博导刘志伟:
  将博物馆群建“活”

  在2007年中山市文化艺术顾问会议上,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志伟建议,要将博物馆群建“活”。
  他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积淀,所以我们承接下来的文化传统,都是过去发生的历史的累积。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个长久的历史,而且历史的内容要比较丰富和厚重感,对今天的社会和文化要有直接的影响。历史的发展、机遇同样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形成我们现在所继承的文化传统。一个城市如果有这样一段历史,城市的人们对这段历史也有足够的重视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现代化发展中潜意识地影响着行为,那这样的城市都可以称为文化名城。
  他认为,在中山博物馆群建设思路中,要设一些有目的的、小型的、专题的博物馆。这种思路不仅要在博物馆中体现,也要在周围的建设中体现。有些馆藏的建设,会把一个地区弄得很专业,很“干净”。刘志伟认为,博物馆周围不应该改动太大,而应该尽量保持原貌,保持文化的氛围。过去办博物馆的理念是,把“死”的东西保住,现在办博物馆的理念应该是要让“死”的东西“活”起来。他认为,在博物馆群中建特色商业街不是一个很好的理念,成行成市在商业区中比较好,但在博物馆周边开辟这样的商业街,缺少生活的气息,更希望博物馆群中见到普通的市民生活,那种感觉在欧洲很常见,参观者看后体会会更深刻。
  博物馆是一个文化的空间,进去不是让人学到什么,而是感受到什么。刘志伟说,中山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文化建设方面尤其是中山博物馆的建设与城市氛围的保护都为人欣赏,如故居纪念馆。刘志伟认为,中山博物馆群建设不是要建多少个博物馆,而是要把整个区域建设成为一个大的、活的博物馆。在很多固定的博物馆基础上,加上博物馆周边的整个环境,在硬件、软件方面,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方面整体结合,形成一个“活”的博物馆。让周围的人继续生活,让人对中山文化有不能忘怀的感受,要与活生生的人协调、整合地发展。
  他主张,博物馆群区其实还应该是一个有旧生活味道的区,整个味道要包含在里面,像欧洲小镇一样,虽然过的是现代生活,但具有过去那种韵味。博物馆一定要保持本地特色,没有本地特色是不能吸引人的。  
■声音
  
博物馆群里
  能否设个中山乡土植物馆?
  “我知道市里正计划建设一个博物馆群。”当记者一提到博物馆群这个词时,正在市博物馆参观民间书信展览的市民萧嘉立即回答说,自己已经知道此事,“建设博物馆群对建设文化名城很有帮助,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所在,帮助市民和外来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山,提升城市内涵。”
  萧嘉是个“老中山”,就住在市博物馆附近,因此平时一有时间,他就会到博物馆里逛逛,有展览就看展览,没展览就向工作人员打听下一个展览的具体时间。通过逛博物馆,他了解到了很多的中山乡土人情、人文历史。他非常自豪地说,目前,全市大大小小十多个特色博物馆,他基本上都去过,并且凭借他对中山的了解,受文化部门的邀请,他还曾参与了香山商业博物馆建设的文物征集工作,在香山商业博物馆里工作了一段时间,期间,去过南区、小榄、大涌、沙溪等地,协助博物馆工作人员征集各种文物,以丰富博物馆馆藏。
  当他知道博物馆群建设已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非常激动,并积极为丰富博物馆群出主意。
  萧嘉退休前是一位林业工作者,他说,中山植物种类丰富,现在市里虽然有个树木园,但是位置比较偏,距离中心城区较远,不方便市民前去参观,建议即将立项建设的市博物馆群建设一个植物馆,展出我市丰富的物种,同时让市民更加方便了解身边的植被。
  对于即将立项建设的市博物馆群,站在一名普通市民的角度,萧嘉期待博物馆群能够在未来2年左右时间内建成。本报记者赵伟
  
■手记
  
城市的名片
  “中国正迎来第三个博物馆大发展时期的新高峰”,这是专家们对现阶段博物馆建设速度的表述,按照国家文物局规划,到2015年再建1000座博物馆,基本实现每个中等以上城市拥有一座功能齐全的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保护和展示人类及环境发展演化过程中的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证据的机构,能很好地展现历史风貌、风土人情。纵观国内外,各国和国内其他城市都非常重视建设博物馆,把博物馆作为国家及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来对待。美国博物馆建设兴起于半个世纪前,现在总数已超过15500座,而欧洲和日本博物馆分布密度更高。深圳在二十几年前不过是一个小渔村,一个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但现在,深圳的国有大型博物馆有3个,艺术类、自然科学类等专题博物馆有10多个。博物馆背后隐藏的是对文化的依赖和追求。
  采访中,一部分市民承认,他们几乎没有去过博物馆。有的市民认为,博物馆就是放一些其看不懂的古董,没什么好参观的。其实不然,记者以为,博物馆的功能不仅仅只是收藏古董,它还有展示、科研以及对外交流的功能,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展示城市的窗口,成为旅游景点和群众的文化休闲教育场所。
  博物馆对一个城市来说有多重要?上海市领导曾在接待外来考察团时,首先把外宾带到自己的博物馆,让他们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可以说,博物馆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精品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名片,反映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作为城市名片,博物馆要热起来不仅有赖于一批文化素养高、相对稳定的观众群,还有赖于加大投入,提高观展活动质量,使博物馆走近普通市民。当前,在现有十多个特色博物馆基础上,我市提出建设博物馆群,集中系统地展示我市乡土人情和人文地理,体现了我市文化部门的睿智。同时,提出兴建博物馆群体现了我市重视对文化的传继和对历史的尊重。

赵伟 罗纯 实习生 谢芸芸 杨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