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名城>>文化名城建设动态信息 >> 正文
余秋雨先生中山文化行随感
发布时间:2007-09-09
 
  孙中山是近代中华文明的拯救者。秋雨先生的这一论断使我听了之后感到震撼,从来没有人从“中华文明的拯救者”这个方面去评价我们的伟人。孙中山先生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对我来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为少年时代就在历史教科书上读到过他的名字,知道他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三民主义思想的创立者。说陌生,是因为虽日日在他的注视下忙忙碌碌,却不能读懂他的伟大,参透他的深邃。是秋雨先生一语惊醒梦中人,才使我对身边的这位伟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为什么孙中山先生这样的人物能够产生?又为什么能够产生在中山?这是我一直想问的问题。秋雨先生娓娓道来,他告诉我们这是中华文明重心南移的结果,是时代和历史对人才的呼唤。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后来随着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变换,全国生产方式的进步,从晋朝开始,中原人一直向南迁移,到宋朝时,在人口的数量和经济总量上,长江流域已经超过了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思考地和力量积蓄地则出现比较晚。明代以后,随着大量外国传教士的出现,使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国,而当时以商贸作为理由的外来军事侵略,则使珠江流域成了敏感地带。这时生活在珠江流域的所有思想家既可以看到世界发展的蓝图,又可以感受到列强对中国的欺凌,正反两方面力量引起了大家的愤怒和思考。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就是这群思想家的代表,但他们激情洋溢的思考最终以失败结束。这时,孙中山站了出来,孙中山可以说是众多失败者的成功者。
  我想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转型之际,能够成为一代伟人,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不仅仅是因为他有着与同时代许多知识分子一样的治国平天下,铁肩担道义的传统士大夫情怀,更因为他有着一种放眼世界、与时俱进、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秋雨先生认为孙中山先生在民族文化上的立场是:要发扬我国固有的文化,而且要吸收世界文化且发扬光大,而后与他的民族并驾齐驱于世界。
  作为后人,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缅怀孙中山先生呢?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学习他放眼世界的胸襟,包容并蓄的精神。这种开放包容的理念和精神是孙中山先生能够成为近代中华文明拯救者的重要条件。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封闭的文明迟早会中断、消亡。实际上无论是大到一种文明、一个民族也好,小到一个单位、个体也好,如果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最终都将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中山市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在文化名城的建设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余秋雨先生也谈到,中山人正在用开放包容的精神缩短文化差距,在了解自己文化系统的基础上,开始突破小圈子里的自我安慰,这一切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伟人生命力的遗传。
  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文明的拯救者。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秉承其开放包容理念和精神,成为中华文明的复兴者。
                       李星 作者单位:市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