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网讯 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1月31日,文化部办公厅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进行公示,其中,我市的南朗崖口飘色、西区长洲醉龙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榜上有名。中山咸水歌的传承人吴志辉,也进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行列。 据了解,2007年,文化部对全国2450个申报项目进行了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提出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我市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南朗崖口飘色,是流行于南朗镇崖口村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源于唐代“耍菩萨”祭祀民俗,于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举行。崖口飘色色彩绚丽,故事性强,与飘色一起出巡的头牌、罗伞、彩旗上有精致的粤绣,也是崖口飘色的特色民间艺术。2007年,崖口飘色入选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另一个入选项目醉龙,是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祭祀后举行。在舞蹈中,舞龙者如略有清醒,持酒埕者则又强灌,务必灌醉舞龙者。醉龙舞以其特有的表演艺术,融汇了武术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于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瑰宝。醉龙源于西区长洲,从长洲辐射到石岐张溪、沙溪、大涌、濠头等地。从1996年开始挖掘整理,并于2006年入选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土生土长的坦洲农民吴志辉,自小喜爱唱咸水歌。据了解,他从1955年开始参加村宣传队公开演唱,1965年,与坦洲的民歌手一起参加省港多家电台、电视台摄录的民歌专题节目,并录制了黑胶唱碟。2004年,他所唱的咸水歌被收录于《中山民歌》CD金碟和《中山民歌》MTV。吴志辉擅长随时随地即兴演唱,特别是在唱情、唱景、唱人、唱物方面有很高的“爆肚”才华,保留了原生态高八度男声独特唱法,声调高昂,很有特色。 |
◆记者 冷启迪 |